中国儿媳和日本婆婆的“奇怪关系”
“我孙子今天早上出生了,时间过得真快,我也当奶奶啦!”那天晚上参加完中日友好新春聚会,顺路送我回家的佐野太太突然在车上说。
“恭喜您!小宝宝一定很可爱吧!”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我笑着搭话。
“还没去医院,这两天有事,后天会去。”她淡淡地说,丝毫感觉不出她想马上见到第一个孙子的急迫。
看着这位“淡定过头”的日本奶奶,我忍不住对她说起了“中国奶奶”们的一贯作风——如果是中国奶奶的话,一定在会孙子出生后立刻赶去医院,并在儿媳妇住院期间,每天都去看孩子,为儿媳妇准备小米粥啊,猪蹄汤啊等各种营养品。
“为什么每天都要去呢?我有自己的生活啊!”
等红灯的时候,她手握方向盘,不解地看着我问。
我一时语塞。
十分钟后,她把车停在了离我家不远的快餐店门口,我们愉快地互道了晚安。
从快餐店走到我家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走人行横道线,一条是走上天桥。
那夜不算太冷,于是我选择天桥,想站在桥上欣赏一下名古屋深夜的街景。
看着在马路左侧行驶的一辆辆汽车,我从没忘记自己身处何方。
是啊!这里是日本,因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日本的奶奶和中国的奶奶,不一样。
于是,就想起了写一篇有关日本婆婆和中国儿媳妇之间的那些事儿。
我采访了3位好朋友,她们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分别来自中国的上海、成都、天津。她们的老公都是日本人,平均比她们年长4-6岁,结婚前全都经历过美好、浪漫的自由恋爱。
这篇没有任何“编”的成分,完全是对真实讲述的呈现。
注:
尽管我也是个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但老公也是中国人,我此前并没接触过日本婆婆。因此第一次听她们讲述“婆媳生活”的时候,觉得真有点天方夜谭。
(一)
第一位好友彤彤来自上海,她老公在中国留过学,因此会讲中文,也了解中国文化。
两年前我去东京看郭德纲相声演出时,曾给她发信息说,希望能和在东京生活的她喝杯咖啡聊聊天,因为我们很久都没见过面了。
彤彤是这样回复的:
实在不好意思,我儿子这几天生病,已经麻烦婆婆帮我看了两天孩子,实在开不了口再请婆婆帮忙。孩子病没好,自己也没法带他出去,所以只能期待和你下次见面。
当时我挺吃惊的。那段时间我婆婆正好来日本探亲,我是立即把孩子交给她,跑到东京玩了一段时间,她还多次主动对我说:“你还想去哪里,趁我在日本,多跑一跑,孩子们我照看,别担心。”
请婆婆照顾一下孩子,在中国婆婆看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对于日本婆婆而言,就像开口请闺蜜照顾孩子那么别扭。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了日本婆婆和中国婆婆的差别所在。
更让我大跌眼镜的事情还在后头:不久,彤彤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她和婆婆之间的对话截屏。 我发觉她和婆婆之间的对话非常客气,就像公司下属与上司之间的对话。
彤彤在表达因电车晚点而回家大概晚30分钟的歉意时,用了日语里最为尊敬的说法:“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译为“向您万分致歉”。这种用法是在强调错全在自己,没有为自己辩解之意。只用于下属对上司、商家对客户等道歉时。
当时我马上就在评论里问她:平时你都是这样和婆婆说话的吗?
她回复:是的,已经习惯了。
下面是彤彤在接受我视频采访时所说的原话:
记得在名古屋刚结束产假回去上班时,一开始老公怕我不适应,说暂时叫婆婆来帮忙一段时间。
然而第一天上班的早上,就在我忙得焦头烂额时,婆婆竟然悠闲地在沙发上喝着咖啡,看着电视。
我老公问婆婆为什么不帮我?婆婆理直气壮地说,以为老公让她来,是观察自己的妻子哪些地方做得效率不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并请她给予一定的建议和指导,而不是让她包揽家务的。
我和丈夫都愣住了。
在婆婆心目中,我们的所有事情,都必须自食其力,而请她来“帮忙”,只是一种“请教”,是邀请她以观察员的身份来指导指正的,她仍然拒绝插手我们的家务,这在她看来也不是她的责任。
一开始,婆婆这种袖手旁观的态度我很难接受,还因此和丈夫也闹起了不愉快。但相处了两天,我发现婆婆每天都起床很早,三分钟可以化好精致的容妆,五分钟做好令人叹为观止的便当,我简直震惊。家庭主妇原来也可以做到如此完美。随着磨合,婆婆开始给我示范处理家务琐事的正确处理方式,比如怎样一边带孩子一边自制收纳盒,然后把每一双袜子叠得像豆腐一样工整,按照厚薄摆在格子里,连颜色都是美好的渐变色。在她处理的时候,她也是要求我不插手,只能看。
还有令我头疼的垃圾分类。日本的垃圾分类很严格,每周五天,每天扔什么类型的垃圾都有规定,比如周二只能扔瓶类,你就不能扔烂水果蔬菜;厨房的垃圾要经过特殊的干燥处理才能扔,周日不能扔垃圾,因为拖运垃圾的工人也要休息。刚开始我很不适应,婆婆在我们家住的这段时间,我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怎么让这一天不产生不必要的垃圾。因为我觉得:为什么婆婆能够一个人做得好的事情我却不能呢?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我处理事务的能力越来越强,也完全不需要婆婆的帮忙了。
说实话,我后来有点庆幸她坚持“授之以渔”,教会了我打理家庭的能力之后,她就离开了,我们的小家庭生活也没有受到长辈的干预,我还能一个人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后来我才知道: 日本婆婆们认为带孩子是一个母亲最大的乐趣和成就感,不能剥夺儿媳妇享受这种幸福的机会。
(二)
第二位好友欣欣来自成都,是我到她家采访的,当欣欣回忆起她断奶的经历,我觉得她简直随时要哭出来。
她说:
大概在女儿一岁左右时,她对母乳有强烈的依赖性,导致排斥辅食,所以体重比同龄的孩子轻很多。为了女儿身体有均衡的营养吸收,和正常的发育,我和老公都希望可以早日断掉母乳,而让她吃在那个年龄段该吃的辅食。
那段期间我的压力特别大,见到不给母乳吃就哭的女儿总是心生怜悯去喂她母乳,这样她吃饱后就又无法吃辅食了,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于是我想到和女儿分开几天,让她不再依赖母乳。
和婆婆商量是否可以帮忙看三天孩子,但婆婆因要去温泉旅游而拒绝了。
当时的我已经提前买好了机票,因为完全都没想过婆婆会直接拒绝我的要求!
结果是,我的断奶之行变成了一次兵慌马乱的亲子旅游。
说到这儿,果然不出所料,她的眼泪掉了下来。
哎,我再告诉你一件事……
我们结婚后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第一年每天都和婆婆一起在厨房做饭。
第二年夏天,我回了中国一个月,在返回日本家里时,婆婆很兴奋地告诉我,她特意为我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万万没有想到,婆婆趁我不在家时,重新装修了厨房,把之前的一间大厨房改成了两间小厨房,我们分别各使用一间。
原因是婆婆觉得一起做饭顾忌太多,特别累,所以那以后我们就分开做饭了,虽然还是生活在同一栋房子内。
在日本,婆婆认为和公公的家庭,与儿子、儿媳妇的是两个独立的家庭,虽然住在一起,但是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生活,互不打扰是最舒服的相处方式。
(三)
第三位接受采访的好友萌萌来自天津。
与之前两位好友不同,萌萌并没有和婆婆生活在一起,不过从她家步行到婆婆家只需要几分钟。
萌萌坐月子的时候她的妈妈来了日本,婆婆每隔几天也会到她家一次,看看她和孩子。
萌萌说:
估计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人了,在怀孕期间,婆婆就明确告诉我,看孩子不是一位奶奶理所应当做的事情,不过因为他的儿子娶了中国妻子,她还是愿意做出一点点改变,有点入乡随俗的意思吧。
因为我是公司骨干,所以孩子刚满周岁,我就要回去上班,我当时想把孩子送进保育园,但婆婆觉得孩子太小,提出在我上班时间,由她来照看孩子直到3岁。
我当时成了全公司女人最羡慕的人,我也很开心,觉得婆婆理解我。不过渐渐地我发现,那段时间孩子和奶奶的关系最好,每天晚上都哭闹着不愿和我这个妈妈回家,搞得我特别伤心。
我渐渐开始明白了,日本婆婆不帮忙带孩子是不无道理的。
我看过很多育儿书,深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是妈妈而不是奶奶。
婆婆也反复和我强调,即使有工作的妈妈,也尽量保证孩子一回家,就能看到妈妈。
因此,无论我工作有多忙,我都尽可能早点儿结束工作回家。
即使晚上有应酬,也在21:00前赶回家,把孩子从婆婆家接回自己家,因为不想麻烦婆婆,尽量让孩子在我自己家里洗澡。
在孩子上幼儿园后,婆婆竟然又主动提出帮我接送孩子。
虽然我的日本婆婆已经非常努力的想做一个中国婆婆,但是真正根植在内心深处的差异是不可能改变的,我们的很多相处细节还是挺好笑。
就拿我们一起去泡温泉来说吧,我们即使一起走进更衣室,也从来不在一处脱衣服,也不一起走进大浴场,我发觉她刻意在回避这些,虽然我们是一家人,但是日本婆婆对于在儿媳妇面前赤身裸体还是很顾忌的。
还有一些小事,也能反映出我和婆婆之间不同寻常的尊重与界限:从我家走路到婆婆家只需要几分钟,而到超市要开十几分钟的车,但就像昨天,我做饭时发现家里没有香油了,我也不好意思到婆婆家去拿,而是开车到超市购买。
有时,我从超市去婆婆家前会问问需要帮她买回什么东西,每次帮她买回来后,她都会马上把钱还给我。
我理解日本婆婆的这些家庭观念和思维方式,我的婆婆也理解我为了工作的劳碌奔波,所以我们相处得非常愉快。
婆婆们也和现在的妈妈们一样,为自己的家庭付出了很多努力,经历过艰辛的育儿过程。
当孩子成家立业后,婆婆们终于放松下来,可以去做自己以前一直想做,但没有时间和机会做的事情。比如像欣欣的婆婆为了旅游而拒绝帮忙带孩子。
日本婆婆大都信奉着这样一条规律:孩子大了就该独立,离开父母的庇护,做父母的不该干涉子女的生活,也包括养育孩子这件事情。
婆婆们可以像彤彤的婆婆一样,为新手妈妈的儿媳妇提出一些关键性的建议,但不会插手去做什么事情。
她们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自己带孩子,才会得到更多的人生经历,这条枢纽才会世世代代顺利地传递下去。
大家相互照顾,彼此扶持,但同时,也都是各自独立的家庭,互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