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世界上大的鸟巢是什么鸟建的(鸟巢是世界上大的钢架建筑物吗)

导语:世界最重的鸟巢?高1米直径4米,重量高达4吨,外表酷似坟墓

澳大利亚的神秘“坟墓”

19世纪的澳大利亚,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岛上的一些怪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在岛上的一些地方,能够看到众多巨大的土堆,大约一米高,四米长宽,外形好像一个个坟墓。但是澳大利亚一直以来都地广人稀,即使是在淘金热盛行的1860年,岛上也才110万人。而澳大利亚的面积有769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每十平方公里才有那么一两个人。可这些“坟墓”却到处都是。

这些“坟墓”很快成了岛上茶余饭后的谈资,后来还有人发现,有些土堆附近,还能看到一些长着黑色羽毛,颈部细长裸露出红色皮肤,并且在胸前还有一圈黄色肉垂的的怪鸟在土堆旁徘徊,好像在守墓一样。有人觉得这种怪鸟是一种秃鹫,也有人觉得它是火鸡。

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好奇心,赶走了怪鸟,并挖开了“坟墓”一探究竟,结果里面竟然是一堆正在孵化的鸟蛋。

不会孵蛋的鸟

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举。在这场横跨世界的旅行中,有船员提到,他们在南方的一个岛屿上,见到过一种奇特的鸡,下的蛋比母鸡还大,而且它们并不孵蛋,而是把蛋埋进泥土和腐烂的树叶中,小鸡自己会从地里蹦出来。

听闻此言,大家都嘲笑他是喝醉了乱吹牛呢,鸡蛋放到脏点的环境,要不了多久就要坏掉,哪还能孵出小鸡?

时隔三个世纪,那个船员的话被证实了,真的有鸟不会孵蛋,而是把蛋产在一堆烂叶和泥土之中。而这些鸟蛋虽然没有母鸡大,但确实要比鸡蛋大得多,重量约为180克,是鸡蛋的三倍重。

这种奇怪的鸟就是丛冢雉,属于冢雉科动物。这一科的动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不会自己辛辛苦苦地去孵蛋,而是会建造一个孵蛋器,实现全自动孵化。因为它们的孵化巢外表就像墓穴,因此这些动物所在的科被命名为冢雉科。

所有的冢雉都是利用外界的热源来孵化自己的蛋,比如太阳辐射、地热、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热量。冢雉科里有一种美拉尼西亚冢雉,它们生活在所罗门岛附近,因为那边有着众多的火山,它们就靠火山的地热来孵化鸟蛋。

美拉尼西亚冢雉

而丛冢雉从命名上看就知道它是靠枯枝败叶被分解时的热量来孵化鸟蛋,比起地热来,这种方式产生的热量肯定要小得多,丛冢雉只能把自己的孵化巢修奇大无比。

花费四个月,建造“恒温”别墅

丛冢雉身高只有半米多,但是它的巢穴却能有1米高,直径2到4米,所有的筑巢材料加起来大约能重2到4吨,而建造它的雄鸟,自身的体重也就2到3公斤。而且还有资料记载,有些丛冢雉的巢能达到8米高,直径约16米,重达50吨,这个数据过于离谱,反正我是不太信。

丛冢雉和它的巢穴

不管能不能达到50吨吧,即使只是4吨重也足够惊人了,如此庞大的工程,还需要雄鸟独自完成。因此在丛冢雉进入繁殖期的前4个月,雄性丛冢雉就开始忙碌起来了,虽然看上去只是一个土堆,但雄性丛冢雉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比如建筑材料落叶好不好找,周围有没有树能遮风挡雨、湿度不能太高或太低、还要能晒到阳光等等,建房的第一步,找地皮就要精益求精。

挑选好合适的地点,丛冢雉就会开始运输枯枝败叶,丛冢雉也被叫做“大脚怪”,一双巨大且有力的脚为它们的建巢提供了巨大帮助,它会用这双脚抓住落叶然后向后踢,人类在建造时可以说尘土漫天,那丛冢雉就可以说落叶满天。一个巨大的巢穴就这样一点点拔地而起。

你可能要说这不就是在随便扒拉树叶吗?那你就太小看丛冢雉了,它们在建完房后还有一套严格的验房程序:它们会挖开一个小洞,将脑袋伸进然后用嘴叼一块建筑材料,用上颚的温度计感受器来确定巢穴里的温度,这个温度必须保持在33℃左右,高了低了都不合格。

如果温度低了,丛冢雉就会在巢穴上面刨个坑,蓄积雨水,加快巢穴内部的树叶腐烂分解,提供更多热量。如果高了,它们就会扒开一部分树枝,让巢穴进行散热,直到温度均衡稳定。

花费四个月,辛辛苦苦建造出4吨重的恒温“别墅”,雄性丛冢雉终于可以鼓起胸前的“大金链子”,发出叫声吸引雌性前来验房了。雌性丛冢雉胸前也有一个黄色肉垂,不过没有雄性那么大,她的择偶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房子造得好不好。

雌性丛冢雉脖子上的肉垂要小得多

雌鸟只会和巢穴温度合适的雄鸟交配,而且和大部分鸟类都不一样,它们一次只会受精一颗卵,雌鸟下完蛋后就会离开去找下一个雄鸟,而雄鸟也会和多个雌鸟交配。在繁殖季这段时间,雄鸟的巢中会有20到30枚卵。

用纳米级粒子来防水

雄鸟对于自己的巢穴和蛋非常在意,虽然它们是种胆小的生物,但在这个时候却勇猛异常,敢和蟒蛇搏斗。也确实,花了四个月造出的“别墅”,那当然谁碰跟谁急。

这些卵被埋在巢穴中的不同位置,从半米深到一米深不等,主要看哪里的温度合适。丛冢雉的巢靠微生物分解产生热量,这种充满细菌的环境对于鸡蛋一类的蛋来说,很容易造成感染,细菌会穿过蛋壳杀死胚胎,把鸡蛋变成臭蛋。

而为了气体交换,丛冢雉的蛋壳还只有鸡蛋壳的三分之二厚,上面的细菌比鸡蛋上多出了3倍,理应比鸡蛋更容易感染。但实际上,只有9%的丛冢雉的蛋会发生细菌感染,秘密就在它们的蛋壳上。

被细菌感染的鸡蛋

细菌通常都是靠水分偷偷“钻进”蛋中,而丛冢雉的蛋壳上面有一层天然的纳米级碳酸钙粒子,纳米这个单位大家可能没什么直观的印象,打个简单的比方: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假定是0.05毫米,那么还需要将它平均分成5万份,每一份的厚度才是1纳米。这层天然的纳米粒子防护层有效地避免了蛋被感染。

从“坟墓”爬出的雏鸟

雄性丛冢雉每天都会检查巢穴的温度,不断地进行调整,在这样经历了50天之后,雏鸟终于孵化完成,但它们没有其它鸟类应有的“破卵齿”,因此只能靠自己强行把蛋壳撑破,然后又要花费近一天的时间,从这个巨大的“坟墓”里爬出。

丛冢雉的雏鸟

但它们的苦难才刚刚开始,一直负责照顾蛋的雄性丛冢雉对于从自己巢穴里钻出的雏鸟反而没有任何的温情可言,好像根本认不出这是它的崽,还会将它们当做入侵者,用那双大脚对雏鸟进行攻击,雏鸟只能趁父亲不注意直接从巢穴飞快的逃走。

丛冢雉的雏鸟

离开巢穴后,没有父母的庇护,雏鸟只能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无论是觅食还是躲避天敌,都需要它自己去一点点摸索。只要是稍大些的猎食者都会给它们带来致命威胁,好在它们在出生几个小时后就能短暂飞行,晚上就飞到树枝上躲避猎食者。

据估计,每两百只雏鸟仅有一只能活到成年。每一只成年的丛冢雉,都是从“坟墓”里爬出,独自面对着这个世界的恶意,不断挣扎求活着成长起来的。

参考资料

《挖洞能手——美拉尼西亚冢雉》 崔媛媛

《纳米粒子让火鸡蛋远离微生物》 实验生物学杂志

《给孩子造恒温别墅,这位当爹的也是费心了》 果壳网

本文内容由小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