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焉兼词(焉的兼词用法)

导语:文言虚词中的“斜杠青年”:焉的“兼词”意义和用法

这几年有一个热度很高的词加“斜杠青年”,它指的是不满足“专一职业”,而拥有多重身份的人群。在文言中,也有一个恰似“斜杠青年”般存在的虚词,它就是“焉”,在一个句子中同时兼有两种语法角色,而且在语义层面是相互依存的。今天,就由小编跟大家讲讲这个神奇的虚词。

一、“焉”的兼词义

首先,先跟大家解释什么是“兼词”。

兼词,是指古代汉语中,有的字是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从语言单位看是单音节词,但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即A=B+C 。

“焉”作为兼词,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此”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表示为:

焉=于+此

在文言中,“焉”作兼词例子有很多,比如《劝学》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其中“风雨兴焉”可以变成“风雨兴于此”,翻译为“风雨从这里兴起”。

再如《论语十二章》中的经典语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中“必有我师焉”可以变成“必有我师于此”,翻译为“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二、“焉”的翻译:状语后置的处理

兼词“焉”在翻译时,大部分时候要注意状语后置的处理。

何为“状语后置”?指的是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多为由介词“于”、“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往往会置于谓语后。是倒装句的一种。状语后置常见结构有三种,感兴趣同学可以回顾往期文章学习:

「文言句式」一篇文章带你搞懂状语和“状语后置”,文言不再怕

“焉”=“于+此”,“于+此”是一个介词结构,如果文言中“焉”作兼词放在谓语前面,就会出现状语后置情况,翻译时需要调整谓语和状语的语序。

比如,刚才我们举的“风雨兴焉”的例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我们其实对“焉”和“兴”的语序进行了调整。

从语感角度,如果不调整语序,“风雨兴起从这里”的翻译也略显奇怪。我们读的时候也会产生调整语序的意识。

我们来看一则高考模拟题的语段:

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摘自《晋书·王羲之传》)

我们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一句。

其中“焉”是兼词,“终”是谓语动词,和“焉”组合,出现了状语后置,正确语序应该是“焉终”,“在这里终老”的意思,“便有终焉之志”意思是“便有了在这里终老的想法”。

三、文言中其他“兼词”举隅

在文言中,像“焉”这样的兼词不止一个,常见的还有:诸、盍、叵。

1.诸:相当于“之于”。不少学者认为“诸”是“之于”的合音字。大家可以尝试3倍速去读“之于”,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常见例子,比如“反求诸己”,其实就是“反求之于己”,指反省自己的过失,加以改正,而不责怪别人。

2.盍:相当于“何不”。

比如“盍各言尔志?”,就是“何不各言尔志”,

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呢?

3.叵:相当于“不可”。

比如成语“居心叵测”,就是“居心不可测”,这个成语可以形容一个人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说在后面的话:其实在学界,关于兼词存在性问题,有过很多讨论。感兴趣同学可以在讨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冰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