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性成瘾?欲望强就是性瘾吗
从上个周五开始,王力宏的前妻李靓蕾在微博上连发数条长文手撕渣男,控诉王力宏在多年婚姻生活中持续出轨、招妓,在生育问题上催促逼迫,对自己进行霸凌和羞辱等「罪行」。
就在李靓蕾的长文中,她提到王力宏的心理医生认为王力宏有性成瘾(Sex Addiction)。
性成瘾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可以判断是性成瘾?我们读者经常在留言箱里描述自己或者伴侣「每天都想看色情片,每天都想自慰」,ta们这样就是有性成瘾吗?
今天的文章,既是想带大家客观认识性爱成瘾,也希望大家能借此合理地判断自己或伴侣的情况。
何为性瘾?
古语云:食色,性也,性需求虽是人的本能。
性欲存在个体差异,有人强些,有人弱些,但基本上都有一个范围,不会相差太远,而且可控。
如果一个人需求大,而且可控,那么可以称之为欲望强。
但是如果一个人无法停止和控制自己的性行为、幻想,而且会在上面花大量时间,那就是性瘾了。
所以,欲望强和性瘾,并不能划上等号。来源耐美尔学堂公众号!
前者属于正常范围之内,而后者则是一种病态。
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性欲旺盛的人掌控着性,而性瘾者却被性掌控着。
性瘾者一旦发作,满脑子都会出现各种跟“性”有关的东西,而且不分场合,也许在上班开会的时候、也许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也许在朋友聚会的时候......
而且必须立马解决,尽一切可能来满足自己对性的需求。
电影《女性瘾者》,就出现过这样一个桥段——
女性瘾者乔伊,在目睹父亲发病全过程后,面对父亲的病重,她竟然有了生理反应,然后在医院不断和别人发生性关系。
图源/电影《女性瘾者》截图
这种在旁人看来大逆不道行为,却是性瘾患者的日常。
性瘾就好似毒瘾一样,一旦发作,就变得疯狂,完全无法自控。
他们变成了“性”的奴隶,被性支配操控,进而影响着他们的正常工作、生活、感情。
总结下来就是,性瘾患者一般都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行为失控——已经给生活造成了困扰,但依然无法停止
强迫思考——无法自控地总在想与性有关的事情
关系障碍和情感障碍——伤害了自己,或他人,或亲密关系
性瘾患者对性的态度,是大众所不能接受的,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故意的,而是因为他们得病了。
真正的性瘾患者,是值得同情的,他们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
△一位性瘾患者的自白
当然,这并不是在给王力宏开脱,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性瘾,我们无从得知。
研究行为上瘾的心理学家马克·格里菲斯 (Mark Griffiths )教授认为,确实存在真正的性瘾患者,但没有那么多。
有些人只不过是想用“性瘾”这个词,来给混乱的私生活做挡箭牌而已——
“我犯了错,是因为我是性瘾患者,无法控制自己”。
为什么有的人会有“性瘾”?
造成性瘾的因素有生理和心理两种:
生理因素
主要是由于各种疾病导致的神经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性欲亢进。
人类性活动是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所控制,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病变,都可造成性功能异常,从而出现的性瘾。
但有研究者认为,生理因素的性瘾不在真正的“性冲动控制障碍”范围内。
心理因素
大多数性瘾患者则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与家庭、成长环境、社会相关。
一项调查显示,6成的性瘾者在儿童期曾遭受过虐待,很多是来自于不健康的家庭。
另外,有研究在对15位受访者“性瘾成因”的分析中发现,早年的性经历、青春期接触到的性信息、以及生活中的负面情绪等是这些人普遍被提到的原因。
例如色情书刊、影视的诱惑;长辈的不良示范;精神压力过大一时又找不到更好的减压办法等等,不得不求助于性爱,最终形成心理依赖。
性瘾者往往把性活动作为平扶情绪,稳定精神状态,逃避现实的渠道。
对于性瘾者来说,“性”已经变成了他们表达或是发泄情感的方式。
在电影《女性瘾者》中,女主乔伊的父亲濒死之际,她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用哭泣、咆哮等大多数人认为正常的表达方式。
而是在医院不断和别人发生性关系,最后,才在性交中哭了出来。
图源/电影《女性瘾者》截图
说白了,性瘾患者的本质就是,缺少应对人生问题的其他手段,因此只能依赖性带来的刺激和抚慰。
他们沉迷于感官刺激,但内心其实是空虚的,充满了负面的情绪。
所以,要成功戒瘾,最关键的是,全面评估戒瘾者的病史和过去曾受的创伤,这些创伤通常是成瘾的原因,不解决创伤,就很难戒掉性瘾。
欲望不可怕,关键在于是否能掌控它
当你判断自己或伴侣可能真的有强迫性性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躲在暗处也许能避免被外界指指点点,却永远无法解决痛苦,甚至会加重它,勇敢面对是治愈的第一步。
医生会对患者的身体和情绪健康进行整体评估,了解其社会交往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从而给出更好的治疗方案,让患者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性行为。
强迫性性行为的治疗通常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自助小组。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学会管理自己的性行为,有认知行为疗法、接受和承诺疗法等。患者也可能需要接受焦虑和抑郁的治疗,这种心理状况在有强迫性性行为的人身上很常见。
某些药物可能会提供帮助,它们能作用于和这种行为有关的大脑化学物质,减少人实施行为时大脑提供的化学「奖励」,从而减少强迫性行为。这些药物通常主要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抗抑郁药、情绪稳定剂等等。
如果一个人扛不下去,那么还可以寻找自助小组,理解和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战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