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片的服用方法,你都做对了吗
吃药要靠喝水来送服的常识大家都懂,但就有些「忙人」为了图省事直接干吞药片,也有些「猛士」为了显示自己的吞咽本领高强而这么干。在他们看来,一吞一咽就能把药片吃进去了,至于是否把药片吃到了应该起作用的位置,他们可没想这么多。事实上,干吞药片,最容易使药片粘在食管壁上,一些对食管黏膜具有刺激性的药物(例如氯化钾、双磷酸盐等)长时间滞留食管,可能会造成胸骨后疼痛、烧灼等不适,严重时还会引起食管炎、食管溃疡和食管糜烂,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而是在临床上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因此,千万别图省事或者为了逞强而干吞药片!
不同的药物剂型用药还有哪些讲究?下面我将选几个常用的剂型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片剂
片剂是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也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yin道片、缓释或控释片与肠溶片等。从总体上看,片剂由两大类物质构成:一类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即主药);另一类是没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即辅料)。辅料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填充作用、黏合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有时还起到着色作用、矫味作用等。
片剂又分口服片剂、口腔用片剂和外用片剂。
口服片剂
口服片剂又分为以下若干种:
一、普通片。指将药物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片剂,本书中说的速释片就指这类普通片。
二、包衣片。指在片心外包衣膜的片剂。包衣的目的是增加片剂中药物的稳定性,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改善片剂的外观等。包衣片又可分为:1. 糖衣片。指主要用糖为包衣材料包制而成的片剂。2. 薄膜衣片。指外包高分子材料的薄膜的片剂。3. 肠溶衣片。指外面包着一层在胃液中不溶解,只有在肠液中才可溶解的保护衣的片剂,目的是防止药物在胃液中被破坏并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性等。因此,在服用肠溶片时,不能将药片掰开、嚼碎或者研成粉末,这样会破坏保护性外衣,导致药物过早释放,一方面可能造成胃黏膜刺激,引发或者加重胃溃疡;另一方面胃液也可能使药物灭活,而无法发挥药物疗效。
三、咀嚼片。指在嘴里嚼碎后咽下的片剂。这类片剂较适合幼儿,幼儿用咀嚼片中会加入糖类及适宜香料来改善口感。
四、泡腾片。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泡腾片遇水可产生气体(一般是二氧化碳),使片剂快速溶解,例如维生素 C 泡腾片等。如果不小心将泡腾片口服,会在口腔及胃肠道迅速释放大量气体,刺激黏膜,甚至造成意外。正确的做法是将它溶解在温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口服。
五、分散片。指放入温水中可以迅速溶解,药物分散在水中可以形成混悬液的片剂。这种片剂适合婴幼儿(药味不苦时)及老年人服用,它可以被迅速吸收。
六、缓 / 控释片。指通过特殊的工艺使得药物缓慢或者按控制好的速度释放而延长作用时间的片剂。与普通速释片比较起来,缓 / 控释片剂可以减少服药次数,更适合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例如降糖药格列齐特缓释片、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等。一般情况下,缓 / 控释片剂都需要整片吞服,不能掰开、嚼碎或者研成粉末,否则会破坏剂型,失去缓慢释放或控制释放药物的意义,更有可能导致剂型中的药物突然大量释放,从而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于有特殊说明可以掰开的药物,也一定要沿着药片上事先刻好的刻痕掰开,不能随意掰开。服用这类剂型的患者有时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竟然在排出的大便里发现了完整的药片!难道是药品质量出了问题?事实上,为了达到使药物缓慢释放的目的,一些这类的药片在制备的过程中会给药物盖个完整的房子(药物外壳),当药物释放吸收完,房子会随大便排出,因此不用担心药物没起作用,你在大便里看到的药片不过是药物外壳罢了。
口腔用片剂
口腔用片剂又分为以下两种:
一、口含片。指含在颊膜内缓慢溶解而发挥治疗作用的片剂。口含片多用于口腔及咽喉不适,可在局部产生消炎、杀菌的作用,例如,得益口含片(通用名:地喹氯铵短杆菌素含片)等。这种药片含在嘴里时,不要将它嚼碎,含服的时间越长越好。含服完,半个小时之内尽量不要喝水、吃东西,保持咽喉部位比较高的药物浓度,这样可以更好地起到杀菌的作用。
二、舌下片。指置于舌下的片剂。它的含法与口含片不同,口含片可以含在口中任意位置,而舌下片一定要含在舌下,因为舌头下面的毛细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吸收的速度非常快,例如,用于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舌下片,就需要在舌下含服,让它迅速起效来挽救生命。千万不要将舌下片吞服,这样不仅起效慢,而且往往还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无效。
外用片剂
指yin道片和专供配制外用溶液用的压制片。前者直接用于yin道,如甲硝唑yin道泡腾片治疗细菌性yin道炎。外用溶液片指将片剂加一定量的水溶解后,做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后外用,千万不能口服,如杀菌用的高锰酸钾外用片,需要一片加 500 毫升的水配成溶液,然后外用。高锰酸钾用于皮肤感染的消毒目的,清洗小面积溃烂或脓疮,以及痔疮坐浴,对各种细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有杀灭作用。高锰酸钾本身具有强腐蚀性和烧伤性。临床上偶尔能碰到由于误服高锰酸钾外用片而就诊的病人。高锰酸钾外用片误服后局部浓度很高,会对人体产生损害,即使少量也可能对食道、胃黏膜、肠道造成损伤,导致溃疡或者出血。提醒大家千万要注意,不要看到「片剂」字眼就以为是可以吃的药。
胶囊剂
胶囊剂指将药物按剂量装入胶囊中而制成的剂型。胶囊剂一般以明胶为主要原料,有时为改变它的溶解性或达到肠溶等目的,也采用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钙、变性明胶及其他高分子材料。胶囊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易于吞服,也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还能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胶囊剂主要分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胶丸)。
硬胶囊剂
指将一定量的药物及适当的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装于空心硬胶囊中制成的。硬胶囊应用非常广泛。前面说过了,胶囊一般以明胶为主要原料,合格的药用明胶所用的猪皮或牛皮应是未经铬盐鞣制或未经有害金属污染的制革生皮或新鲜皮、冷冻皮。2012 年,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铬超标的工业明胶,卖给一些药厂冒充药用胶囊,让患者吃进肚子,从而引发了轰动一时的「毒胶囊事件」,事件中查处了一批药厂,召回了一系列药品。由此导致老百姓对服用胶囊剂型的担忧,引发了诸如「胶囊可以拆开服吗?」之类的疑问。虽然胶囊壳本身没有药效,但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1.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如中药胶囊剂;2. 避免药物灼伤食道,如米诺环素胶囊;3. 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或者保护药物不被胃酸破坏,如肠溶胶囊;4. 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如缓 / 控胶囊。如果将胶囊拆开服用,可能会降低药效或者增强药物不良刺激,此外也不利于对药物剂量的准确把握。因此通常不宜将胶囊拆开服用。如确实不得已必须拆开服用,应该先咨询医生或者药师等专业人员。不过,「毒胶囊事件」之后,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对胶囊的监管已经很严格,现在正规药厂生产的胶囊剂型药品还是可以放心服用的。
软胶囊剂
它是将一定量的药物溶于适当辅料中,再用压制法(或滴制法)使之密封于球形或橄榄形的软质胶囊中。将油类药物封闭于软胶囊内而制成的胶囊剂,又称胶丸剂。用压制法制成的,中间往往有压缝;用滴制法制成的,呈圆球形而无缝。软胶囊剂可以整体吞服,也可以剪开胶囊挤出药物服用,例如维生素 D3 软胶囊等。
颗粒剂、混悬剂、干混悬剂
颗粒剂
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型颗粒剂。其主要特点是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冲入水中饮用,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较快。主要缺点是容易潮解,对包装方法和材料要求高。
混悬剂
指将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的形式分布在液体制剂中,如布洛芬混悬液。这就好比一瓶果粒橙饮料,果粒在饮料中并不溶解,所以混悬液并不是澄清的,放久了会产生沉淀。因此,每次使用混悬液前,应像摇果粒橙饮料一样将其充分摇匀,以免药物分布不均而影响疗效。
干混悬剂
指将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状物,加水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口服的液体制剂。简单点说,就是还没有加水的混悬剂。因为液体剂型的混悬剂稳定性差,容易沉淀或者药物降解,而干混悬剂就没有这个问题。其实很多袋装的抗生素(例如,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或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就是干混悬剂剂型。将药物做成粉末进行包装,服用和保存起来都比较方便。吃的时候,用水冲泡就可以了。有些干混悬剂会使用瓶子包装,临用前需要把整瓶都冲泡好,然后按剂量量取一定的体积服用,剩下的溶液放冰箱里保存。不能将配好的溶液简单地放在常温下保存,那样很容易变质。下一次使用前,要将其摇匀。为了保证服用的剂量精确,最好每次服用时都用量药的量管进行取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直接吞服干混悬剂,因为干混悬剂一般为细小的粉末,容易呛入气管引起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