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

文 | 京介

编辑 | Anita

前段时间,春晚官方微博账号发文宣布,陈佩斯将以导师的身份,在《金牌喜剧班》节目中再度回归央视舞台。

下图的宣传海报勾起了无数人的回忆。

人们还记得,那个戴着帽子假装吃面的陈佩斯,在20年前的央视春晚上逗笑了无数人。

那时候的除夕夜,只要陈佩斯一出现在电视机里,人们就都会聚在电视机前笑得前仰后合。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1)

有人翻出了陈佩斯当年谈论喜剧艺术的视频,视频里,他曾提到“喜剧的内核就是悲剧”。

这句话直到现在,仍然被很多同行讨论。

在《脱口秀大会第3季》最后一期的节目上,作为嘉宾的大张伟(点击可查看)在谈到喜剧从业者时,有些激动:

“大家都要从自个的伤口里长出花来,因为每个人都要揭自己的伤疤。观众笑得越嗨的时候,就是他越倒霉的那一刻。”

观众们在台下笑着故事里的“倒霉蛋”,但或许,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台上的人,都有着角色的影子。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2)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3)

1984年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让许多人见识到了小品艺术的魅力。

此后的十几年里,陈佩斯成了央视春晚的常客,他参与创作和表演的《羊肉串》《主角和配角》《警察与小偷》等作品,被称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喜剧经典之作。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4)

但在这荣誉的背后,陈佩斯并不开心,因为他提出的许多具有突破性的建议不能得到认可。

此外,他在电影界也屡屡碰壁,拍的喜剧电影因未挂名电影厂而差点半途夭折。

他感到气愤:“这应该是一个有规矩的世界,这样我们每一个人才能生活得更好。”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5)

2015年,陈佩斯创作了话剧《戏台》,里面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下,某个戏班台前幕后的辛酸往事。

陈佩斯饰演的京剧班儿班主,面对来自市井的伙计、视察的大帅、寻事的黑帮等各类人物,左右逢源、上下打点,这背后,仅仅是为了生存。

这个角色是他上世纪90年代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真实写照。

当初,正是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1998年表演的失误,让他决定不再登上央视舞台。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6)

陈佩斯的离开,一直都让许多人感到遗憾。

其中最为之感到惋惜的人,可能是常骑车一个半小时到八一厂找陈佩斯商量小品的姜昆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7)

与陈佩斯一样,年轻的姜昆也是上个世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中的一员。

那时候的北大仓被称作“北大荒”,遍地都是待垦的荒野,随便吼上几嗓子,也鲜有人听得见。

姜昆曾回忆那里的生活条件:“每到冬天,这里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会让刚刚洗完的衣服冻住。如果是戴着口罩,一呼气,两个眉毛就粘在一块儿。”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8)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人都想着先解决温饱问题。

而姜昆跟其他年轻人不太一样,对他来说,艺术创作就是一切的动力,哪怕没吃饱,他也能时刻保持充沛的状态。

联欢会上,他可以一个人独演5个节目不觉得累,即使扁桃腺化脓,发烧到39度,他还坚持上台。

观众们热情的掌声,没有辜负他的努力。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9)

人总是被时代的车轮裹挟着前进,即便前方的路满是迷雾。

在列车上表演过节目的姜昆,同样无法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个对艺术饱含热情的青年,因个性鲜明,屡屡被人批评“不够稳重”。

有人说他“有才无德”,有人诬陷他“贪污炊事班伙食费”。

从那以后,他被调到新的生产队,承受着孤寂与荒凉,时常陪伴他的手风琴,被冷落在土坯房的一角,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10)

没有机会登台表演,姜昆就时常趁着夜色,裹上大衣,躲在旮旯儿,反复揣摩相声演员的每一句话。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收获心灵上的慰藉,不再丧失信心。

姜昆不希望自己的艺术生涯像一部戛然而止的黑白电影,他想让自己的作品展现在更大的舞台。

1976年,凭借着扎实的功底和对艺术的热爱,姜昆抓住了相声大师马季抛来的橄榄枝,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相声演员。

又过了几年,人们经常能在春晚上看到姜昆的身影,他的众多作品被奉为相声界的经典。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11)

1987年,相声《虎口遐想》上演,作品讲述了一位青年误入老虎洞后浮想联翩的故事。

在面临生死的攸关时刻,一位号召大家解下皮带救人的姑娘,成了这个青年眼中的希望之光。

台下的观众哄笑着青年自作多情,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台上的姜昆也曾紧紧抓住过生命中的光,那道光就是“喜剧艺术”。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12)

这一年,时任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的姜昆去辽宁参加了一场演出,但当地的观众并不买账,甚至有人毫不避讳地说:“跟俺们铁岭团赵本山比起来差老远了。”

姜昆问:赵本山是谁?

“是个瞎子。”有人回答。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13)

赵本山并不是一个瞎子,而是以扮演“瞎子”闻名于当地。

人们乐此不疲地观看赵本山拄着拐杖,唱着小曲儿,仅一年的功夫,《瞎子观灯》这场戏就足足演了五百多场。

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但他们或许并不知道,“瞎子”这一角色,承载了赵本山一段辛酸的往事。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14)

赵本山年幼时母亲便撒手人寰,父亲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带着两个哥哥外出谋生,不久后爷爷也因病去世。

孤苦无依的他只能与盲人二叔相依为命。

二叔虽然是个盲人,但也算个民间艺人,为了讨口饭吃,赵本山学会了拉二胡、吹唢呐等技能。

在那段卖唱的日子里,赵本山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而这一经历,又恰恰成了他日后宝贵的财富。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15)

不甘清贫的赵本山下足了功夫钻研艺术形象,通过细致地观察二叔的生活习惯,他总结了盲人形象的几点要素:

他们担心自己会摔跤,一般会选择侧着身走路,拄拐杖的手一定在身子前面。为了掩盖这一点,他们会时不时地整理衣领,“嘿嘿”笑过之后,又迅速回归常态。

因为有这些平时积累的经验,赵本山饰演的盲人惟妙惟肖。

梁宏达回忆起赵本山的“瞎子”成名作《摔三弦》时,连连称赞:既宣传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又完美结合了民间艺术的精髓,《摔三弦》到现在都是个样板。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16)

姜昆看到了赵本山喜剧艺术的潜力,在他的引荐下,春晚的舞台,开始有了赵本山的身影。

不同于之前扮演的瞎子,他手中的拐杖摇身一变,成了那顶深蓝色的解放帽,曾经一身青色的长卦,换成了一套朴素的中山装。

但人们仍然能看到“瞎子”的影子。

无论是招摇撞骗的大忽悠,还是一直打饱嗝的黑土大爷,这些艺术形象都有着满满的市井气息。

角色的灵感来源于游走在东北大地的黎民百姓,而这些人,都曾深深地刻在年幼的赵本山的眸子里。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17)

2008年,演完春晚小品《火炬手》后的赵本山,在台下失声痛哭,搭档多年的宋丹丹(点击可查看)第一次见他这个模样。

有人说,他是担不了来自亿万观众的压力,也有人说,他忘了初心,没有演好角色。

4年后,央视春晚的小品没有了黑土大爷。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18)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19)

在《脱口秀大会》的节目上,王建国透露自己一直在寻找一件事情的答案。

他不明白,搞喜剧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是为了取悦自己,观众为什么要来看我的演出?如果是为了取悦观众,那我为什么要来呢?”

李诞给出了他的答案:我们就是通过取悦观众,来取悦自己。

看似圆滑的答案,实则透露了一个事实:喜剧人跟普通人一样,他们也要面对事业和生活的压力,熬过了苦难,才能有出头之日。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20)

有的人把苦难当作摔碎的碗,懒得丢掉,将它放在生活里;有的人把苦难当作摔碎的镜子,拾起一片,用它审视自己。

前者自怜自哀,后者自爱自强。

一开始,是苦难选择了喜剧人,但最后,是他们选择了喜剧。

因为喜剧正是对抗苦难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精神。

它可以让人慢慢蓄力,在笑声中看到生活的希望。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21)

多年以前,陈佩斯曾与侯宝林一同登台演出,他眼睁睁地看着这位喜剧泰斗忘词,也看着这位老人下了台就打瞌睡。

这一幕,似乎让他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2012年,他开办了话剧培训班,旨在将自己几十年来琢磨出来的表演喜剧的方法传承下去。

对于那段挣扎过的日子,他选择放下;面对逐渐被淡忘的现状,他没有怨言。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22)

2017年,时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的姜昆重新登上了春晚。

他的《新虎口遐想》增添了“动物园园长贪污老虎伙食费”的笑料包袱,释然了那段陈年旧事。

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喜剧大师(曾经的喜剧大师)(23)

在今年的十一假期里,赵本山空降沈阳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

他与众位弟子配合演绎的彩蛋,既击碎了各种传言,也让观众看到了一代喜剧宗师“宝刀未老”的风范。

郭德纲曾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说:“喜剧,实际上是一种诱导,它激发你把内心的开心挖掘出来,所以从这点来说,喜剧人功德无量。”

如今,许多人疲于应付生活的压力,但观众们相信,喜剧人的表演,可以为自己的日常增添一种叫“快乐”的调味剂。

喜剧人自上台的那一刻起,就背上了一个“必须让大家开心“的包袱。

他们在喜剧之路上,不断发现、重塑自我,许多年过去,新人辈出,他们仍然在找寻属于自己的舞台。

没有人能永远一帆风顺,未来正在来的路上,如何对抗苦难与压力,积极面对生活,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彩虹,但可以有喜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