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纯手工守艺人(手艺人守艺人)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纯手工守艺人(手艺人守艺人)(1)

在天山南北大地上,活跃着很多才华横溢的民间手艺人,他们沿袭传承下来的技艺,为其注入现代、多元文化元素,凭借精湛的手艺,创造出一件件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手工艺品,在海内外市场上大放异彩,呈现勃勃生机。这些手艺人们通过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好日子,也带领更多百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图为在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内,店主麦迪娜在现场制作艾德莱斯绸。 新华社记者 赵 戈摄

纯手工守艺人(手艺人守艺人)(2)

今年57岁的佘征军出生于安徽省泾县的一个宣笔世家,20岁起跟随余凤鸣等宣笔制作名师学习毛笔制作,是佘家制笔的第六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据佘征军介绍,一支合格的宣笔,需要经过选料、配料、齐毫、混合、整寸、卷笔等108道小工序,想要做出一支优秀的宣笔至少要10到12年的学习实践。2009年,在儿子的帮助下,佘征军开起了淘宝店,每年可以在互联网上销售宣笔7万余支。图为佘征军在泾县“守艺人”工作室进行宣笔制作的圆笔工序。 新华社记者 韩晓雨摄

纯手工守艺人(手艺人守艺人)(3)

今年50岁的杨光权,自幼跟随家中长辈学习打铁技艺,对手工制品充满兴趣。他年轻时干过铁匠,做过买卖。2013年,他萌发了制作金属工艺品的念头,便重新拾起打铁锤,用着老技艺,做起新产品。走进杨光权位于长春市巴蜀映巷文化商业街区的工作室,栩栩如生的盔甲勇士、精致的金属摆件让人应接不暇。“铁艺的苦是在设计、制作过程中,你看不见的地方。而展现给人们的作品,必须是更符合时代,老百姓更喜闻乐见的形式。”经过多年经营,如今杨光权的金属工艺品已获得许多人的喜爱。图为杨光权在工作室中。 新华社记者 许 畅摄

纯手工守艺人(手艺人守艺人)(4)

荣昌折扇作为中国名扇之一,制作工艺精美,曾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后来随着电风扇、空调的普及以及折扇本身耐用性低、品种单一等原因,传统纸质折扇逐渐走向没落。多年来,在当地诸如付爱东、李道良这样的传统手艺人不懈地努力坚持和探索创新之下,荣昌折扇创新出丝绸折扇、夏布折扇等多个品种,此外传统手艺人在扇骨雕刻、烫花、扇面打磨、绘画等工艺上精益求精,让荣昌折扇焕发新生。图为重庆荣昌折扇制扇手艺人付爱东在展示荣昌折扇。 新华社记者 唐 奕摄

纯手工守艺人(手艺人守艺人)(5)

近年来,因连续举办多届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节,汨罗因端午习俗而兴的龙舟产业成为关注的焦点。71岁的郑亮辉是汨罗民间龙舟手艺人,从事龙舟雕刻五六十年,手里的各种修刀达100余把,雕龙头是他的绝活。“龙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一些传统的技艺不能丢,与此同时,手艺人要想办法追求创新。”图为湖南省汨罗市屈子文化园内,郑亮辉展示他雕刻的龙舟工艺品。 新华社记者 柳王敏摄

纯手工守艺人(手艺人守艺人)(6)

今年72岁的陈义时是江苏扬州人,出身于雕版世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10多岁便随父亲刻苦钻研技艺,毕生致力于雕版印刷事业,以守艺传承为己任。为了将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陈义时除了让女儿继承衣钵外,还广收徒弟。“作为传承人,我会倾其所有,毫不保留。”陈义时说。图为陈义时(前左)在和老伴徐夏娣对“活字”进行排版。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摄

一声手艺人,一生守艺人。

“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是他们共同的心声。无数传统民间手艺人,清心坚守在喧嚣的世界,在时光中打磨作品,以生命书写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