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浅谈对中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论文)
导语:浅谈对中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在教育改革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素质养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地浸润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但由于评价标准不同,且不论优质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学困生”现象在这两类学校均可能出现,而在普通中学中,“学困生”问题更是成为困扰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一类常见问题。
“学困生”是校园里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由于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从而导致信心缺乏,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心理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今天,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成功与否除了要关注其培养了多少高素质学生之外,我们是否更应该关注这所学校转化了多少“学困生”,是否不同层次学生在这所学校都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发展,所以研究 “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显然是我们当前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老师一定要注重学困生转化工作。下面结合自身经验,简要分析三种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学习策略不当型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针对这类学生要让他们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看到成绩在上升,他们逐步就有了信心,这样就可以逐步解除对劣势学科学习的恐惧性。
(2)尝试通过面批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科学法指导。比如数学思维差的学困生,主要是对自己要求不严,遇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不闻不问,做错也不找原因,不订正,这样久而久之,越来越多,便不会解决其它数学问题,从而对学好数学失去了信心。而适当的进行作业面批是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及时帮助、鼓励学困生的一种有效方式。这就要求教师通过面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及时了解自己到底是为什么错,错在那里?以后应怎样思考这种问题?逐步让学困生学会数学思维,学会解决数学问题,消除对数学的神秘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缩小两极分化。
二、学习习惯不良型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对这类后进生首先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即使是点滴进步,一点转变,也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转化这类学困生切记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粗暴,随意惩罚。上课时遇到简单的问题多给他们机会,多用闪光的语言激励他们,同时在班内还可开展“一帮一”,“优帮困”的帮扶小组,让这些学困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享受进步的喜悦。
案例1:学生李**学习习惯非常不好,诸如听课精力不集中、完成作业虎头蛇尾等等,但我发现有人听课时他却极爱表现,所以后来在课堂上我采用以下办法改变他:每天上课至少提问1到3次,让他没有开小差的时间;做作业时选一些他会做而且感兴趣的题,并且面对面的批阅、肯定;有必须改错的地方力求让他当天完成等,经过一个阶段的共同努力,李**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三、针对教材深度问题要建立差别化、鼓励性评价体系
课标要求虽然是一根重要标尺,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用这一根标尺去衡量评价学生,否者再优秀的学生群体总会出现某科学习困难的学生,而多一把标尺往往就能多一群追求上进的学生;其次,学生基础不同,能力相异,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可能成为标准件的生产厂,而应该是各有所长、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的魅力场。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同时课堂之外,只要老师在学习方法上对学困生再多一点指导、多一份关心,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学困生就会晚出现或不会出现。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