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20年高考作文题“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你怎么理解?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语出《周易.乾.文言》原文的句子是这样的,“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翻译成白话文也就是是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同声相应”,这四个字研究起来很有趣,所谓“同声”,你可以理解为,宁静的夜晚有人或者异物引起了一只狗叫,接着全村的狗听见了叫声都跟着叫起来。但是其他的动物就不会跟着叫,因为不同声。“同气相求”,同一个气类的东西,这个“气”字很玄了,以现代科学的理论来说,物质元素排列相同的,自然合起来。
孔子认为,由于同类的声音能相互感应,同样的气质能相互求合。那么,杰出的飞龙飞在天上,与其相感应、相求合的,自然就是杰出的人物了。所以“飞龙在天”,预示着将有杰出人物出现。孔子还举出“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的例子,说明世间万物“各从其类”的道理。
到了唐代,孔颖达在对这句话作的疏中,也作了类似的解释:“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同气相求者,若天欲雨而础柱润是也。 此二者声气相感也。”
后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常用来比喻志趣、品性相同的人,往往相互情投意合。如《庄子·渔父》有“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大戴礼记·保傅》有“同声则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又如《汉书·公孙弘传》引古语“气同则从,声比则应”,唐代骆宾王《萤火赋》有“响必应之于同声,道(指为人之道)固从之于同类”之语,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演变出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汉代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说:“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殉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表达方式虽然出现了差异,但其含义却是一致的。
现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大概也可以理解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人能成为朋友,靠的是相同的志趣,也就是看待事物的立场与观点接近。 真正的朋友应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乃至理想追求,或者说,朋友应该是同道。
没有参加过高考的路过,但是每一年的高考我都在为高考的学子加油!数十年寒窗,改写这命运,我此刻的心情就跟所有考生的心情一样,这也算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了吧!
每天的高考题出的这些个稀奇古怪的作文题,我一个30岁的人都理解不了.....
一个评论下一群人点赞,算不算同声相应
一个买家分享了自己购买的宝贝,然后一群人都去抢购了,全不算同气相求
我的理解没有错吧
原谅我,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