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
道德经为而不恃的意思(道德经不为而成)
导语:道德经 第七十七章 为而不恃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①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②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③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④,功成而不处⑤,其不欲见贤⑥。
注释:
① 抑:抑制,压低。
② 损:消减,此处引申为放松。
③ 奉:供给,供奉。
④ 不恃:此处指不仗恃己力。恃,仗恃,倚仗。
⑤ 不处:此处指不自居有功。处,居。
⑥ 见(xiàn)贤:表现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译文:
自然的法则,不是很像拉弓弦吗?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拉低了就把它抬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放松一些,拉得不够满就补充一些。自然的法则,是削减有余的而补益不足的。人世的法则就不是这样了,它是削减不足的来供给有余的。谁能削减有余的,来供给天下的不足呢?只有领悟了自然法则的人才能做到。因此,圣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力,有所成就而不自居有功,这是他不想表现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后语:
本章,老子将“天之道”与“人之道”进行了对比,主张“人之道”应该效法“天之道”,提出了一种朦胧的、模糊的平等与均衡的社会理想。
老子把自然界保持生态平衡的现象,归之于“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他希望人们可以改变“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不平等现象,进而做到“损有余以奉天下”。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