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总觉得很空虚(总感觉到空虚甚至不能怎么办)

导语:心理学:总觉得空虚的你,或许是遭遇了情感忽视

文/学乃身之宝

歌手崔健在《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这首歌中,曾写过一句歌词,让我感触颇深——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我在想,“没有感觉”,到底是怎样的感觉呢?

后来,我读到《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这本书中的“空虚感”,有了一些认识:

没有感觉,就是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觉得体内空落落的,那是一种空虚感——你缺失了其他人都有的东西,或者你站在世界的外面往里看着的感觉,就是有些不对劲,但又难以名状,它让你感到与世隔绝,好像你本应该更加地享受生活,却没有。

而这样的空虚感会引发焦虑、抑郁,以及家庭相关的问题。

或许,有这种空虚感的人很多,那么,怎样才能摆脱这样的状态呢?换句话说,那些内心空虚的人,怎样才能让自己重新拥有“感觉”呢?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具体说说。

1.空虚感的产生,或许和情感忽视有关

内心空虚,可能不会被人重视,因为它更像是一种一般的不适感觉,甚至有些人都无法识别出自己的空虚,但其实,它的危害不容小觑。

美国心理学家乔尼丝·韦布认为,最轻微的空虚感也能影响着人参与和享受生活的能力,而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它会驱使人们考虑结束生命,甚至真正采取行动。

所以,我们要了解空虚的标志和信号:

有时觉得身体是空的;情感麻木;质疑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会有没有由来的想结束生命的想法;乐于寻求刺激;感到不同于其他人,并对此困惑不解;经常觉得自己是局外人。

这是《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列出来的,如果我们觉得上面的几个迹象正是自己的写照,那就要考虑自己内心是否空虚了,并可能经历过情感忽视。

因为空虚感的产生,和情感忽视有关——内心空虚的人,缺少的就是和另一个人产生情感连接。

比如,一个人在人格塑形时期过着孤单又寂寞的日子,和父母之间很少有情感交流,这很可能导致他和别人,以及世界也无法产生情感连接,他就像在情感真空中长大的人,所以他自然感觉不到自己的感觉,体验不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么活在空虚中,要么在成年后寻找其他方式来”填补自己“,可以是交友、参加聚会,以及一些不良嗜好等等。

而这也说明了感觉、情感连接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

正如韦布博士说的:“生命的燃料是感觉。如果我们没有在童年时代得到充分的养分,我们必须在成年时填补自身。否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活在虚无中。”

2.内心空虚的人,可能患上述情障碍

前面说了,从小经历过情感忽视的孩子,成人后可能有深深的空虚感,他们不仅很难快乐生活,还可能患上述情障碍。

因为述情障碍,说的是一个人的情感有缺陷,最极端的表现是无法辨认自己的情感,也无法辨认他人的情感。

也就是说,患有述情障碍的人,他们对情绪的认识和理解是不足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容忍,甚至感受任何情绪、情感。

想想看,一个感知不到自己情绪的人,怎么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呢?

而这还是和家庭环境或家庭教育有关。

当今社会,很多人低估了情绪的价值,把情绪视为麻烦,觉得有情绪就是“多愁善感”、“自怨自艾”、“矫情”,甚至有些家庭里不允许谈论情感和感受,认为表现出情绪就是幼稚、柔弱、不堪一击,是理性的对立面。

比如,孩子哭泣时,如果是男孩,有些父母可能说男子汉不能掉眼泪,要勇敢,如果是女孩,父母可能说哭哭啼啼会让人笑话; 还有些父母会要求孩子必须顺从自己制定的规矩,不允许质疑,更不允许表现出愤怒或不开心等负面情绪;等等。

但其实,情绪是生命的必需品,它告诉我们何时处于危险,何时该逃跑,何时该去战斗,值得去为什么拼搏。

所以,在这样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被训练要消除、否认、隐藏自己的情绪,甚至他们会因这个与生俱来的宝贵反馈机制感到羞耻,直到长大成人。

可见,那些经历过情感忽视的孩子,在成人后很可能无法识别、接受和命名自己的感觉、感受和情绪。

3.走出空虚感,从学会识别情绪开始

既然空虚感源于童年的情感忽视,那么,如果我们想要走出空虚感,就需要从重视情感开始,而重视情绪、情感,首先要学会识别它们。

第一步,识别情绪。

当然,让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学习识别情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完成:

首先是身体。

因为我们的身体是最先感受到某些情绪的,比如,经常出现头痛、肠胃功能紊乱、以及失眠、乏力等问题时,我们要关心一下自己的情绪了。

其次是参照人际关系。

比如,当自己不愿和朋友交往时,或身边朋友说自己状态不对劲时,也要好好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出问题了。

再次是刻意练习。

因为感受情绪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练习来恢复的。

比如,每天早中晚三次来监控自己的情绪,早上的时候问问自己“我现在是什么感觉?”,然后试着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当然在做这个练习时,要提前罗列出一些有关情绪的词汇),再之后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中午和晚上的时候,再把上述过程重复一遍,慢慢地就可能觉察并识别出自己的情绪。

第二步,接纳情绪。

也就是说,当我们知道自己有怎样的情绪后,接下来要做到不对情绪做任何评价,接受并信任自己的感觉,包括一些负面的情绪,都允许它们存在,不要对它们有偏见,因为情绪本身没有好坏。

第三步,给情绪归因。

或许我们有时很难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时就试着去寻找原因,因为一定是有什么事情激发了自己的情绪,找到情绪出现的背后缘由,就很可能掌控自己的情绪。

第四步,找出和情绪对应的行动。

这需要我们足够了解自己,当情绪出现后的第一时间,会怎么做,而这个发现很重要,因为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习惯性模式,才有可能真正改变。

比如,我们在排队买东西时有人插队,第一时间出现的情绪是愤怒,可能会把怒气压在心底,因为自己害怕引发冲突,但如果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和对方说,“不好意思先生,需要排队哈”,这样我们就会为自己采取了合适的行为而感觉更好,否则怒气一直在,没有机会化解。

当然,做到这些不容易,但我们要知道,只要自己愿意花时间去改变,改变总会发生的。

第五步,学会有效地表达情绪。

文章开头我们说了“没有感觉”的感觉,很糟糕,而重新找回“感觉”,就需要我们有效地把它们表达出来。

这时,我们要选择一些自己认为安全的朋友先练习练习,否则贸然和陌生人表达负面情绪,可能被认为传递负能量,甚至被敷衍,而和相对信任的朋友表达出那些情绪,可能更好地帮自己消化它们,进而学会怎么应对它们的有效行动。

这样,我们就能慢慢找回“感觉”。

当我们感受到了“感觉”,就相当于和自己建立了情感连结,而当我们可以和亲友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情感,就相当于和他们建立情感连结,这些都是滋养我们的重要源泉。

正如韦布博士说的:“人与人的情感联系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让生活更有价值,它是精致蛋糕里的糖,是人性的心跳。”

希望我们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感觉。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内容由小薇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