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校走向衰落的六个特征(当一所学校开始走下坡路)
当一所学校开始走下坡路,有哪些迹象?
综合 校长会 2022-11-11 06:30 发表于北京
当一个人积极进取时,其精神也必然是饱满的;当一所学校处于上升阶段时,也必然是充满活力和人心思齐之时。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一个团队、一所学校,推崇诸如以下几方面,或是这几方面表现突出时,也往往意味着这个集体已开始有走“下坡路”的征兆了。
01
不良管理机制难让教师心平气和
本部分节选自“王开东”公众号,作者王开东,系张家港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全国知名高中语文老师,原文为《王开东:学校走下坡路的三种表现》
学校、学生和老师,这其中最关键的变量因素是老师。教育最终靠的是教师,如果一种管理机制不能让一线的教师心平气和地工作,那么这种管理机制肯定不算有效的。
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关注学生,应从关注教师开始。道理很简单,教育只能用情感塑造情感,用态度影响态度,没有教师的幸福感,又哪来学生的幸福感?
这样想下来,一所学校走下坡路,一般有三点。
第一,老师对老师没有信任。
照理说教师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条船上的战友,只能同舟共济,否则就会一同落水。
同备课组的老师,既是合作者、朋友,又是竞争的对手。平时嘻嘻哈哈,客客气气,但之间也有看不见的硝烟,很难有信任而言。
有分数,就有地位;没有分数,就没有尊严。分数就是硬道理,分数就是生产力!如此恶性竞争,试问哪个老师不红了眼,哪个老师还有平和的心态?
可以说教师的精神世界,决定了教育的精神内容,而教育的精神内容先作用于学生,反过来又影响教师精神世界的发展。
应该说,教师精神品格和学生精神塑造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教育要成功,除了体制的保证之外,教师的精神锻造应该是重中之重!但是,谁来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谁来保证教师的精神锻造?
第二,学生对老师没有感恩。
一所学校,如果学生鼻子朝上,自视甚高,自高自大,不感恩老师,那问题就大了。老师代表着什么?老师从事着教育教学,代表着知识或者真理,还代表着光明。
学生不感恩老师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学生根本没有建立起对知识和真理的敬畏之心,无心向学,也说明了这所学校的德育一败涂地,形同虚设。
这在很多学校里并不少见。原本做学生班主任老师的,到了高二,因为选科原因,不再是班主任了,感觉学生的笑脸明显少了,或者说不耐烦多了。再加上如果现在连授课老师都不是了,原本笑盈盈、非常礼貌的一个学生,转眼间在路上看见,好像不认识似的。更要命的是,很多人不认为这是一件事。
肯定有很多道德高尚的人,他们丝毫不在意,也不会受到影响。但如果是情绪化感性的人,心情肯定会受到影响。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奈何?怎么会这样?
第三,校长对老师没有尊重。
一般来说,校长不尊重老师一般有几种情况。
一是做土皇帝,刚愎自用。他们独断专行,听不见任何人的任何意见。这样的校长严重抑制了学校的发展,成为学校现代化发展的毒瘤和桎梏。这样夜郎自大的校长,不一败涂地才见鬼呢?
二是喜欢开大会,批斗老师。批斗会上动不动吓唬老师,但从来不说名字,一锅烩,让每个人都觉得好像说自己。“有人偷懒,不好好干,以后肯定会下岗,我们不要他。很多地方县管校聘了,学校不聘你,你还能到哪去?”仿佛学校成了他们家的私有财产,他们可以任意调配。老师完全工具化,成了校长眼里的锄头、拖把和簸箕。
他们忘记了没有永远的校长,只有永远的老师。一些校长卸任之后,狼狈逃窜,销声匿迹。而一些老师却永远被学生们牢记,孩子学成归来,家里门庭若市。
三是切香肠式推进,压榨老师。校长开会必谈奉献,但奉献是老师们奉献,他们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享受老师奉献所带来的成果。
只要把老师压榨到位,分数上去了,他们的位置就是稳妥的,位置稳妥,他们的利益就是长久的。所以他们不断用道德大棒压迫老师,一点点蚕食老师的到校时间,一点点切除老师的假日意识,不断压榨和强迫,把传统和文明抛诸脑后。
一些人枉为校长,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没有,更不必说人文关怀了。节假日加班,心情好就给点加班费,心情不好什么也没有。
有的老师生病请假,校长坚决不准假,我看你能吃能喝的,能有啥毛病?甚至认为老师身体不好,是与学校作对。一个萝卜一个坑,要填坑自己去填。
还有老师累倒了之后,学校大手笔扣发奖金和绩效。生病还要什么钱,如果要钱找床腿要钱去。
这样的校长还不少,这样的学校还在开门,为啥不倒闭?
02
整个学校死气沉沉,只有一种声音
集体只剩下一种声音。这种声音,不是指集思广益达成一致的共同心声,而是只剩下一个人的声音。龚自珍有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尤其是像教师这样的群体,只有具备陈寅恪所言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能名副其实地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相匹配。
所以,如果想让学校有特色、有活力,教师个体是否有思想,学校是否鼓励教师有思想,学校重大事项是否集思广益等,便尤为重要。此外,民主治校是现代学校管理的趋势和要求,但现实中也常有因为监督乏力、暗箱操作等原因,使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的例子。在这种情形下,以“一致同意”的民主之名,行“一言堂”的专断之实的局面便容易出现。
倘若一个集体剩下的只是最高管理者的声音,其他管理层人员及广大教师只是服从者和执行者,最终会导致集体活力逐渐消退。在缺乏民主的环境下,后续的决策失误甚至腐败也就难以避免。现代管理学理念下,团队中出现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反对的声音,恰恰是一个集体应有的正常状态;凡事都“一致同意”的局面,反倒是难言正常的情形,应该引起关注和警惕。
03
分数成了唯一,师生只剩下工作和学习
学校办学,学生成绩是必然要求,但如将其作为对教师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凭证,则是对师生身心的过度开发。在以成绩为中心的文化氛围下,教师会运用种种手段提升所谓的成绩,也就绝不会只有“常态”了。这样的成绩是以教师和学生的健康为代价换来的,疲惫、倦怠、乐趣丧失甚至身心出现问题等现象,也就无可避免地成为了常态。
如此,学校师生的生活单调得就只剩下工作和学习。当这一局面出现时,也就意味着团队的活力在快速走向衰减。众所周知,学校应该是最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场所,如果没有丰富而有效的精神生活支持,教师作为教育中最关键的因素,其业绩提升的空间也会日趋缩小,又谈何创造力呢?
除了教师个体的精神生活,学校精神生活的丰富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丰富师生精神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引导师生通过阅读、研究,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多种途径涵养其精神世界。
人心、人气、活力,是一个集体的核心因素,在教书育人的学校中表现得更是明显。学校要想根深叶茂,最重要的应是收拾人心、凝聚人气、释放活力,按教育规律办事。否则,即使硬件设施再先进,校园规划再壮观,办学口号再漂亮,当人心、人气、活力等逐渐低落时,学校也只能无可避免地走下坡路了。
04
开很多的会,热衷于摆拍和宣传
学校走向衰败,还有一个表现是,热衷于开很多的会,动不动就把老师揪到一起研究问题,但却只是宣布一件小事情、或谈论一个小问题。
最后,把时间熬足了、把会议记录做满了,但问题可能都还没解决,任何决策也没下,只能留待下次开会继续研究。
反反复复、复复反反,大会套小会,小会拼大会。老师们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开会,或在准备开会的路上。
其实,学校里百分之八十的会都是可以取消的。因为现在技术这么发达,要通知事情,短信、微信、QQ、钉钉,再不行可以来一个视频会议,不论哪一项,都比现场开会来得有效。
毕竟,让老师们百忙之中来参会、而且是频繁参会,老师们肚子里都是带气的,又怎么会好好去听你的内容呢?反而是这些微信、短信,老师还可以抽空仔细看看、研究研究怎么进一步落实。
这是学校领导不够自信的表现,就怕人家忽视他的存在,漠视他的决策,所以要通过开会增加自己的曝光量、提高自己的权威性。
热衷于开会的学校,说明学校行政化问题严重,腐败、僵化,人浮于事,官僚之风盛行,真正能干成的事情很少,只能通过小题大做、小问题大处理,来显得自己干了很多的事。
还有一些学校,热衷于摆拍、宣传事事都是小事,但摆拍、宣传则是大事。
在校领导看来,任何学校活动,活动本身不重要,但是做资料、摆造型、发微信公众号却很重要。一日不发公众号,如同没干活兮!
一所学校,适当的宣传是有必要的,可以把学校做过的事情推送给家长,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帮助学校树立正面的形象。
但是,本与末要搞清楚:是因为有事情,所以要宣传;是因为做得好,所以要宣传;而不是因为要宣传,所以搞事情;更不是因为宣传得好,就以为学校会很好。
连本末问题都搞不灵清的学校,校领导绝难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实事上,很容易搞着搞着,就把学校搞偏了方向。而且,经常拉着学生摆拍宣传、弄虚作假,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传递出了不良的信息。
老师会认为学校的工作华而不实,以后也就不会重视学校的活动了,任务下来了,大多也是和你敷衍了事;学生则会认为,连学校都弄虚作假,我们又何必求真务实呢?严重的,将会影响到他们将来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看法。
一所学校,有了“华而不实”的毛病,你想它好,它也很难。
大家可以对照着看一看自己的学校的情况,另外,大家觉得一所学校的衰败还有哪些特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