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安全套和避孕套有什么区别,购买前怎么区分

避孕套和安全套有什么区别?这就好比在问土豆和马铃薯有什么区别?西红柿和番茄有什么区别?(黑) 凤梨和菠萝有什么区别?所以,它们到底有区别吗?

1.jpg

安全套、避孕套到底是不是一种东西?

关于“避孕套”和“安全套”的区别,我特意去查了一下。

不少消息都说,安全套和避孕套是不同的,还有人专门制作了视频煞有其事地进行“科普”,大致描述是这样的:

安全套和避孕套最大的区别在于“安全”这两个字上面。

安全套不是避孕套,安全套除了避孕之外,还可以阻隔病毒。

它的做工更加精细,使用的材料也比较特殊,而且只有经过国家的标准检测和认证的品牌,才可以在外包装上打上安全套的标签,所以,价格相对也会更高。

说得一套一套的,不知道是真是假。

不过,看看这些视频模糊的画质,且发布者没有任何医学背景和公信力,就值得怀疑了。

他们提出了“安全套和避孕套有区别”这个说法。但是,是否存在两个不同概念的事物呢?两者在原料或者生产工艺上到底有什么区别?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没有得到专业解答。

而想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难。不管你是叫安全套还是叫避孕套,作为医疗器械,肯定有其国家生产标准的。

按照这个思路,查询到了最新的避孕套国家标准。

《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其中,标准里对避孕套的定义如下:

爱爱时,戴在小弟弟上用于避免和防止性传播疾病的医疗器械。

并没有对安全套和避孕套做概念上的区分

3.png


而除上述标准外,在国家标准数据库中,未能搜索到以“安全套”专门命名的技术标准。

另外,某市第一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医师曾进行过“辟谣”。

得到的答复是:二者是一回事。

所以,你无需担心,自己买的是避孕套还是安全套。

避孕套就是安全套,安全套就是避孕套,只是有两种叫法而已。

安全套能阻隔病毒和性传染病吗?

既然避孕套、安全套都是同一个东西,那么,安全套真的安全吗?

网上流传一种说法,乳胶分子的间隙比HIV病毒大得多,病毒可以安全套间隙里漏出去。

的确,HIV病毒直径只有120纳米,乳胶分子却存在5000-70000纳米的间隙,理论上是存在“漏洞”。

但因为HIV病毒无法单独存活,而必须寄生在体液里,注定了它过不去。

1、对于通过体液传播的疾病

如淋病、滴虫病、艾滋病等,只要正确佩戴完整的套套,体液的流动被阻碍,就可以避免这种类型疾病的感染。

不过,戴套也不代表可以肆无忌惮,即便戴套,也可能感染某些性病。

 2、通过皮肤接触的疾病

生殖器疱疹、人乳头状病毒、梅毒等,可以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安全套并不能完全包裹住所有外生殖器皮肤与粘膜,加上,皮肤粘膜可能会出现破损。

而且,如果性对象患了梅毒,硬下疳不但会长在生殖器,连嘴巴、舌头、乳房、肛门等部位都有可能,那么戴套也难以防范。

3、通过近距离接触的疾病

比如阴虱,这一类疾病,甚至不需要有cha入式的性行为,近距离接触就能传染。

阴虱这种寄生虫,它会从一个人私处的毛发上,跳到另外一个人的私处毛发上。

对于这种情况,安全套也是无能为力的了。

尽管,安全套并不是100%地阻断所有性传播疾病,但无论如何,它仍然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守护我们的性健康。

长期使用安全套真的有副作用吗?

有人可能会说,我知道安全套的作用很重要,但是听说成分不安全,长期使用可能诱发某些疾病,对人体产生危害?

在此,要向你揭开这些妨碍你坚持使用套套的谬论了。

1、安全套有致癌物质?

乳胶避孕套在硫化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亚硝胺。

是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如橡胶制品、化妆品、烟草、饮用水、熏肉(鱼)、腌菜、啤酒等。

不过,国家已经对此制定了标准文件《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中可迁移亚硝胺的测定》。

一般经过正规检测合格的产品,亚硝胺的含量不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风险,消费者一定要注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比起安全套中的亚硝胺,烟草是亚硝胺最凶猛的来源。与其担心避孕套的“毒性”,还不如少抽一根烟呢。

2、安全套容易引起女性妇科病?

避孕套上的油,附于yin道内,不易分解、清洗、排除。油脂中的某些成分会破坏yin道免疫系统,造成细菌滋生。

且避孕套呈碱性,易造成酸性环境改变,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宫颈糜烂。

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个谬论。

避孕套上的油,其实是一种润滑剂,作用是为了能让整个过程更加顺畅、舒服地进行。

润滑油的种类主要有三种:水基、硅基和油基。

其最常见的成分是二甲基硅油、水、甘油等,这些水溶性润滑剂安全、温和,可分解排出,容易清洗。

另外,尽管市面上大多数避孕套中的润滑剂呈弱碱性,但yin道也有其自身的自净功能。

只要正确使用合格的避孕套,注意性生活卫生,是不会增加妇科病发生风险的。

3、安全套过敏?

对于一些对乳胶过敏的人士,不要使用避孕套。

对套套过敏是真的存在。

对于这部分乳胶过敏的人,可以使用水性聚氨酯材质的安全套。

水性聚氨酯,它跟天然乳胶相比,强度更高,导热性更好,不那么容易过敏,而且更薄,当然价格也会更贵一些。

4、安全套会导致性冷淡?

即使是使用超薄避孕套,相比肉体接触来说,感觉上都会有落差。

长期被迫使用安全套,对于一些追求射精体验的人来说,如果长期隔着套套射精会降低膏潮兴奋度。可能会致使一部分人出现生理性性冷淡。

为了让人不戴套,还真的什么说法都有。

一个避孕套到底可以做到多薄?

一根头发的直径一般为0.07mm左右,而目前市面上售卖的大多数乳胶避孕套,一般为0.04-0.06mm的厚度,而这还不是极限。

水性聚氨酯材质的超薄套套甚至能做到0.01mm,这种避孕套更接近真实触感,让你感觉戴了跟没戴一样。

目前能生产超薄套套的品牌并不多,如冈*、相*,杰*邦也出了001系列产品。

诚然,戴安全套进行性生活,双方没有皮肤接触,可能会少一些快感。

不过,避孕套只是一道阻挡精液的外在屏障,它并不会引起你的内分泌激素变化,从而降低性欲。

而所谓的“性冷淡”,更多的,还是跟双方的情绪和默契度密切相关。

如果伴侣有这个顾虑,请转发给ta,只有放下疑虑,夫妻间才能更好享受这个过程。

安全套怎么买、怎么用?

既然我们已经拆穿了一些不戴套套的谬论,那么安全套如何买、怎么用,就尤为重要了。

如何判别套套是否正品?

1、看包装的材质和文字

正品包装平整光滑,编码字迹规整,用力搓也不会掉色;而假冒产品外包装粗糙,松散,边缘不整齐。

一般保质期为5年,使用前看清楚产品的失效日期。

2、看透明度

避孕套一般是透明或略带淡黄的,如果你拿出的避孕套是奶白色或者不透明的,那么有可能是质量差的产品。

3、闻气味

正规的避孕套含水性润滑剂,一般会有一股淡淡的天然乳胶味道;而假冒伪劣的避孕套,可能会有异味,或者难闻的刺鼻味。

4、查询条形码

如果不放心,可以去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查询条形码。能查到的、有记录的,一般就是正品。

总之,别贪便宜,一定要买大品牌的!在这种事儿上贪便宜,会闹出“人命”的。

网购的话,可以去耐美尔商城购买。

线下购买的话,尽量不要去便利店,而是去正规的药店。套套是医疗器械,药店购买,更有保障。

如果不想买,也可以自行前往附近社区免费领取。

如使用过程有脱落、有破洞等情况,为防止意外怀孕,女方应在事后72小时内口服紧急避孕药。

如有性病异常症状,男女双方都应在三个月内前往医院检测。

最后,想说:该戴套还是要戴好的,毕竟避孕成本可比养娃成本便宜多了。而且如果想要把风险降到最低,不仅要戴套,还要选对人、专于一人,拒绝滥交。



难道避孕套和安全套不是同一种东西吗?你这个问题直接让我怀疑了人生,难道那么多年的老司机不知道避孕套就是安全套,吓得我赶紧打开某宝搜索 一下。

2.png

你看,这不能怪我,几乎所有商品的标注都把“避孕套”和“安全套”并列。虽然从定义上来说,这些带香味的、带螺纹的、带颗粒的统统只是避孕套。压根不是安全套。

如果说网店缺乏常识,我们还可以前往超市,向营业员索取一盒安全套。当营业员扔来一盒杜蕾斯时,你要义正言辞地说:

“阿姨,对不起,我要的不是避孕套,我要的是安全套。”

阿姨肯定一个安全锤就把你砸出去。

你看,避孕套完全占据了安全套的IP,而安全套只能在角落里默默哭泣。作为一个对市场有清晰判断的人,这种现象着实值得分析。本期走进科学的核心问题就是:

为什么安全套的核心概念缺乏传播力?

安全套传递的第一个概念是“不信任”。包装一撕,潜台词就是“我怀疑你有病,但还是要干你”。这太不真诚了。一场成功的、值得倡导的啪啪啪,是互相信任的啪啪啪,是可以哧溜一下直接钻进去的啪啪啪。

安全套传递的第二个概念是“不好玩”。不管是螺纹的、浮点的、还是香蕉味的,避孕套都强调着变化和有趣。啪啪啪的姿势穷尽也就那么几种,道具的变化是维持体验新鲜感的必备要素。虽然螺不螺纹实际上一点鸟用都没有,但它提供了一种变化的可能。而安全套完全忽视了创意与创新,无法满足全社会社会求新求变的需求。

安全套传递的第三个概念是“不上台面”。任何宣传都讲究刚需。安全套有没有刚需?有!有病防病,没病避孕。问题在于,“和老婆用避孕套,做大保健用安全套”并不是一个能摆上台面的口号,刚需被道德感掩盖了,传播力就受到了显著影响。

不信任、不好玩、不上台面,安全套的产品概念不及避孕套,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避孕套和安全套根本就是一个东西啊,哪来的区别?!

之所以会有避孕套和安全套名字之分,是因为不同的“商品名称”给消费者的引导作用不同。

大家想想,提到避孕套,第一反应是不是避孕?提到安全套呢?有没有觉得安全套这个词听起来就比避孕套安全?

在我们国家最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后,套套作为一种重要的节育工具得到了大力推广,“避孕套”的大名深入人心。

之后为什么会有安全套的提法呢?

是因为在21世纪初,据1993年至1996年全国STD监测数据显示,1994年中国男性同性恋者中间,感染STD者比1993年增长了263%。

而根据调查,男性同性恋人群的HIV及STD感染率一直高于一般人群。

于是,有专家站在卫生防疫角度,建议将避孕套改名为安全套,或许可以降低艾滋病的传播。

因为不少男性同性恋者认为避孕套只是用来避孕的工具,而同性伴侣之间并没有“避孕”的需求,因此也就不需要避孕套来作为防护。

当时的一般情况下,同性恋者也不敢主动戴避孕套,因为这种举动也能会被伴侣误解为“不洁”,破坏双方感情。

专家认为,避孕套改名为安全套,可以降低同性恋的逆反心理,同时也能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

因此,虽然避孕套和安全套是一种东西,但因为同时有避孕和预防两种功效,站在宣传传播角度,最终出现了名称上的区别。

不过你们如果非要问我,套套只能有一个名字,那应该是什么?

比较官方的答案是:避孕套。

因为啪啪啪的时候,伴侣之间还会有很多身体部位触碰到对方,而那些感染性病的病毒可以通过避孕套无法覆盖的部位接触传播。除此之外,避孕套破损、使用方法不正确,都可能造成避孕和防护效果失败。

所以,避孕套虽然能起到预防性病感染的效果,但并不能办法保证百分百的“安全”。

在2003年,国家药监局就规定,橡胶避孕套上只能标注避孕套,而不能标注安全套。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其实能看到的套套就只有避孕套这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