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泻怎么治比较好,穴位怎么敷
五更泄泻多为脾肾阳虚所致,不能温补脾土,尤其与肾阳虚关系密切,故又称“肾泄泻”。除了服用汤剂,穴位贴敷也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方法。五更泻怎么治比较好,穴位怎么敷?
穴位贴敷是指将药物贴于特定穴位,刺激穴位,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从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穴位效应”和“药物效应”的双重作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五泻贴法。
1.将3-5g肉桂研成粉末,加入少许米醋制成糊状,睡前用酒精清洗肚脐,涂上肉桂膏,用医用胶带固定,第二天早上取下。七次,一个疗程,2-3个疗程。肉桂温肾阳,温脾胃,消积寒气,是补益生命,强元阳之药。
肚脐又称神阙穴,具有健脾补肾、祛温阳等功效,在穴对五治疗腹泻或寒邪消化不良有效2.肉桂粉2克,拌醋敷心脏。方法同上。《内经》云:“肾自泉来,泉满心。”涌泉穴是肾经第一穴,也是强身健体的重点。将肉桂粉涂在脚上,有温肾阳、温脾和胃、止泻的功效。
3.吴山茱萸和生盐,每种60克,在锅里煸炒,放在布袋里敷在肚脐上。待粉末冷却后,可用热水袋熨烫,或在熨烫前用微波炉加热3分钟。每天熨烫一次,每次30-60分钟,5-10天为一个疗程。山茱萸、吴,温肾、健脾、燥湿、止泻;盐温肾阳,祛寒止痛。两种热敷均能温肾健脾、补益杨琪、祛寒止泻、调节胃肠功能,对脾肾阳虚型腹泻有明显疗效。
4.吴,山茱萸、五倍子,各10克,白胡椒5克,研成细粉,装瓶密封。使用时3-5g用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肚脐眼,再用温热的脐源或胶布覆盖。换药每两天进行一次,连续5-7次(换药用酒精蘸棉球清洁肚脐眼,吴山茱萸温脾肾,五倍子止泻,白胡椒温中散寒。适用于寒盛不足、腹泻重的顽固性五泻。
5.隔姜灸神阙(盐)。有一根艾条和一块0.2厘米厚的生姜。姜片穿过几个小孔,盖住肚脐。点燃艾条用雀啄灸来感受温暖和舒适。艾灸每次15-20分钟,隔天一次,连续艾灸10次。最好在冬至开始艾灸。也可以用盐填脐,用姜片薄灸其上,效果很好。该方法主要具有温阳活力和健脾和胃的功效,可防治寒盛引起的腹泻和腹痛。
温馨提醒:治疗过程中注意腹部和下肢的保暖,尤其是冬季;忌吃冷的,可以吃一些温热、肾阳的食物,如牛羊肉;加强锻炼将有助于增强你的健康。
很多人不甚了解,虽是指腹泻,但并非常见的热泻或肠胃不和之泻。五更泻系病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先是脐下隐痛,继则肠鸣而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腹部喜暖,时或作胀,食欲不振,伴有腰膝痠软,形寒畏冷,舌淡苔薄,脉沉细。
病机:肾阳虚衰,釜底无薪,不能温煦脾胃,腐熟水谷,则导致脾运失司,水谷下趋肠道而泻;黎明五更前后,正是阴寒较甚,阳气未复之时,故见脐下少腹作痛,肠呜则泻,此称为“五更泻”。
泻后腑气通利,故腹痛得止,脾寒不能运化谷食,故泻下完谷。肾阳虚衰,失于温煦,故形寒肢冷。腰者肾之府,肾阳衰惫,故腰膝痠软无力。舌苔淡白、脉沉细者,亦为脾肾阳虚之象。
治疗:可用四神丸、附子理中汤(丸)加减处之。四神丸温肾止泻,主治五更泄泻;附子理中汤(丸)温中补火。前者重在温肾,后者重在暖脾。此为治疗五更泻的基本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