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有没有女生独自一个人出去旅行过,是一种什么样的经历

我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生,而且我试过一种很酷放入旅行方式叫做“义工旅行”。

就是去你心之所向的城市,用简单的劳动力换取免费的食宿,工作之外的时间,就可以慢慢探索城市的每个角落。

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看一看,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赶着打卡,而是能更深的融入当地的生活,感受风土民情。

义工是不分地区的,城市里小岛上,热闹的僻静的都有。

但我总觉得喧嚣的城市无法给人安定的灵魂,于是我偏爱大海,森林,小岛这些万籁俱寂的僻静地。

暴雨是从前一天就开始的,来岛上一个月第一次遇见如此暴雨,于是自恋的以为是涠洲舍不得我走了吧。

涠洲岛很小,需要从北海坐段时间的船才能到达,离我的家乡大概有两千公里。

我做义工的地方是一家酒馆加民宿的客栈,一个月,老板是个有趣的中年大叔,而我的工作就是负责酒馆的饮料酒水服务或者引领游客入住客栈。

这是我预谋了很久的事。

1.jpg

那天天空很清澈,我踏上了去北海的火车。

车厢里弥漫着小孩尖锐的吵闹。夜深了,一切都安静下来,细碎的打呼声渐响,又消失在这晃晃悠悠的铁轨上。

家长是这样奇怪的存在,你离开时死活不让你走,讲出各种危言耸听的话来告诫你威恐你,等你真的走了,又嘱咐你带点特产回去,他们总是这么可恨又可爱。

我一来,桂林的雨停了,北海的雨停了,涠洲的雨也不下了。拨开云层,天空蓝得纯净。

客来人往,五湖四海于此交汇。与我一同到达的还有5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女孩。

我们住在客栈一楼的一间屋子里,里面整整齐齐摆着三个上下铺床位和一排轻微上锈的柜子,当我们把空荡的房间填满时,好像回到了大学时代。

工作是轻松的,大多数时候干完本职工作就可以去岛上闲逛。

自然是这样的。

兔子般大的老鼠乱窜,饱腹后的小蛇嚣张地躺在路中央消食,蚊子一旦盯上你便纠缠不休,大大小小的壁虎爬遍天花板小角落,白蚁一家偷偷搬空了酒吧一隅,千足虫一步一步悠闲跨上洁白床单,海螳螂密密麻麻覆盖上海边岩石......

一切都安静和谐,互不打扰。真的好喜欢这里,充满生气和风情。什么都可以不干,只是静坐下来吹海风,看星星月亮,听鸟兽虫鸣,呼新鲜空气。

壁虎叫的声音像孩童牙牙学语,这声音完全不能跟他们的外表联想在一起。

香蕉只要长得饱满,青的也可以直接吃,还特别甜。

他们说火山岩种出来的东西就是这样,所以这里的香蕉、木瓜、火龙果、菠萝蜜、南瓜......所有从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饱满果实都特别甜,走了再也吃不到这么好吃的水果。

前半个月游客稀少,总有大把的时间把岛上逛个遍。

蓝桥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地方,守桥的老爷爷很尽职的,盯住桥头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恻隐之心的上桥人。

鳄鱼山公园是我最亲切的地方,每天早起跑两圈感觉神清气爽,火焰山,写着海枯石烂的岩石......

五彩滩的晚霞和夜海最让人无法拒绝的,幕崖农场的牛羊欢乐洒脱,肃静的天主堂也别有一番韵味......

兜风时偶尔可以看到沿路停着无人问津的小电驴,他们说岛上很安全,倘若你丢了东西,沿路往回就能找到。

所以小电驴骑着骑着没电了也不用慌,随意停在路边,等找到人再一起拉它回去就可以了。

没有避雷针的小岛,天气阴晴不定,时不时暴雨加上电闪雷鸣,天空炸开一道裂痕,而后轰隆几串闷雷。

可怕程度不亚于世界末日降临,毕竟岛民碰上这种场景也是撒腿就跑,到家喘完气依旧心有余悸。

凡是有那种轰天大雷的时候,偶尔会把滴水村的电厂供电设备损坏,游客没了空调觉得燥热难耐,可是雨后的涠洲明明降了温,加上海风吹拂,简直凉爽。

傍晚时浪小,说一起下海游泳去。到海里才发现自己的游泳技能完全使不上劲。

天真地想要裸眼浮潜,海水死咸,真的是辣眼睛。后来浪大还呛了几口水,咸齁到苦,怀疑人生。

女孩子是很乐意谈论吃的,岛上海鲜丰富,有时老板大叔会大方的请我们吃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

3.png

四周围海,面积也不大,岛上物资匮乏,大部分食物以及生活用品只能通过外来运输,所以物价不菲。

皮皮虾有时候竟会卖到100块一斤,海边也不意味着海鲜就便宜,不过这里的海鲜有绝佳的品质。

游客渐多,沙滩人潮如下饺。

其实游客真的很惹人讨厌,每个人都准备捡一大袋贝壳和珊瑚石带走,留给沙滩的却是大片垃圾。

还见过许多这样的游客,为满足一时玩兴,大清晨抓回大盆沙蟹,带回酒店后任其自生自灭,甚至死亡发出腐臭,再通通丢掉,好残忍。这样的终结方式比把他们作为食物消灭残忍多了。

你要知道的,起码的,应该尊重生命。

小酒吧的木头终于被白蚁蛀空,只好全部敲烂重装。

重新摆上各式各样的洋酒预调酒,却总因为讲故事的人没来,没人调酒,所以我们还是个卖饮料的正经小酒吧。

店里添了两只小奶猫,之前有只叫瑞拉的黑猫跑了找不回,刚好有人家的猫产仔,便送来两只。

我是极怕猫爪子的,所以对猫一直无感,但小奶猫实在可爱,最后甘愿沦为新手铲屎官。

3.png

日出沿路频繁遇上癞蛤蟆,走几步遇上一只,他们甚是可爱,直挺挺坐在小径中央,赶他也不走,实在逼得近了,才勉强懒洋洋跳一下,挪去路边,继续休息。

不光癞蛤蟆,蜥蜴也是,小蛇也是。

夜里退潮,风平浪静,最适游泳。

其实也算不上游泳,就是在海里躺着,泡进冰凉的海水,舒舒服服飘在海面上,赏着数不清的繁星。

突然心情好平静,莫名的美好。

去跳海,风浪很大,的确危险,但真的很爽,人生有此体验实属无悔。

下海滩时看到有爱的一幕,一对花甲老伴牵手下海,浪花飞溅时满脸尽是孩童笑容。

奶奶一袭性感深V红裙,爷爷只一条帅气沙滩裤,早就不在年轻,但他们干瘪身躯下是对另一半满满的爱。不甚羡慕。

控制不住地和不同经历的人深夜畅聊,谈人生理想。明知睁眼之后会有一堆工作,依旧滔滔不绝,直至凌晨两点过后。

快分别了,难免话多,分别过后,相遇都要靠缘分。

老板大叔很舍不得我走,这么多义工里,最喜欢的就是我。

晚上值班的时候总会偷偷拿了熟透的木瓜来,跑去厨房切瓢挖籽,再拿来给我吃。还问我什么时候走,走的时候再给我两个木瓜,他总说出了这个岛就很难再吃到这么甜的木瓜了。

最后一天的工作量很少,退房的恰好也不多,于是有了足够多的时间收拾行李和互相道别。

结果事实上却并没有如此,那天过得和往常毫无区别,没有整理,也没有道别。

相遇在这里的人大都习惯分别,我是这样的,小姐姐们也是这样的,大家都去过很多地方了,跟很多人道过别了。

世界确实很大,相遇都是靠缘分,但只要有心,其实早晚都能再见面。

我曾是婴儿,那是婴儿时期的我。我曾是十二岁,那是十二岁时期的我。我曾十八岁,那是十八岁的我。

如今我二十余,晃晃悠悠,仍不知晓天命。

这段艰苦独行终于结束,一路收获颇丰。很早就有的打算,现已完成。

总有人觉得必须要发生什么巨大的悲伤到骨子里的事才能安下心远离尘世寻找偏远的地方逃离。

但其实,你累了,你失恋了,你没有方向;亦或者,你快乐着,你无聊了,你找不到人生意义,背起行囊只是转念间的事。

要做明亮的人,要有珍藏的故事。

要看遍山河日落,要不虚此生。

余生很长,没有谁能一直陪在身边。要一个人旅行,要做一个很酷的人。


又是一个有些疲惫的晚上,回到酒店,一餐晚饭过后,打开电脑看着大家给我的留言。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一个人在旅途中从不害怕吗?”

我不知道要怕什么啊?怕迷路?怕遇到困难?怕不知道在陌生的环境怎么解决遇到的问题?怕不安全?

我又一次想了想这个问题,也许唯一让我有点担心便是安全问题,其它真的似乎不是什么问题。

今天中午在马耳他的Gozo岛,一个人烟稀少十分萧条的地方。Bus少到一个小时只有一班车,远远望去,你真的不知道会不会有车来,而看看四周,除了自己的影子甚少有人经过。

突然间,一辆红色的吉普从我身旁跃过,而又看到它刻意地倒了回来,停在我眼前。车窗摇下,一个还挺帅的当地男子伸出头来问我:“你要去哪里?我能帮你吗?”

我定睛看了看这张陌生的面孔,脑海里想起这次旅行前一个闺蜜和我说的话:“不要随便拒绝旅行中的搭讪啊,你都不理人难怪缘分少。”这个纠结的念头仅仅在我大脑里持续了两秒,我就朝他报以微笑地说了声:“谢谢,不用。”他有点不能理解地把车开走了。

五分钟后,我等到了bus,上车后我一直在庆幸我没有上前面那辆车,因为我不需要给自己任何一个胆战心惊的心理过程。一个女生的旅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2.png

关于安全

在中国,一个人独自旅行的女生会多于男人,我从来不把自己归为胆大的那类女生,因为我去的地方大多很安全,并且也不是穷游省钱的方式,经常搭taxi,不累着自己,也不会把自己放置在一个不安全的时空里。

有时听说某某女生,一个人穿行了多少天,只花了很少的钱,常常寄宿于当地人家里……这类事情我都不会做,对我来说,危险只要有一次机会就是无法侥幸的。

很多人问我:“你一个人去墨西哥,多乱呀,你不怕吗?”我说:“晚上不出去,不去乱的地方不就行了,把自己和那些危险的时空绝缘就没问题了。”

某某女生被劫色被哔哔,大多也是去了不该去的地方,见了不该见的人。但凡有机可趁,才会有如此恶果。

一个独自旅行的女生,无非被别人这样看待:是否无知好骗、手无缚鸡之力、想省钱需要帮忙、需要人陪她一起玩……有其中一项弱点被抓住,危险就会即刻来临。

千万别以为真有那么多的绅士,只是为了给你开个车门,或者和你同饮一杯那么简单。真正的绅士,是有节制不勾搭人的。也真的不要以为自己的魅力无限,会有很多男人只是想在一面之缘的环境里为你无偿效犬马之劳,如果你真的够漂亮,那也不过是会引起更多人的歹意而已,人性的罪恶面上帝一直在指出。

我相信旅行中的邂逅甚至一见钟情,但是几率很低,有些时候,做个谨慎高冷点的女生吧,毕竟你是一个人在旅行,低调安全是最重要的。

但同时,你也要相信,即便你本身并不算是个太讨人喜欢的性格,在一个人的旅途中也会遇到很多人是真心帮助你,因为你是一个女生独自在旅行,大多数人都愿意对你施以举手之劳。这便又是一个女生旅行最得益的地方,所以尽量做个可爱的女生,学会温暖的微笑,很多时候别人并不需要你什么回报,只需那顷刻间的一个笑容。


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尽量空出一个假期,出发去不同的地方,看风景或者找美食。但每次出行前后,我都会听到类似的疑问——“女孩一个人出门,有危险怎么办呢?”

提出疑问的第一个人,就是我的妈妈。从计划出行开始,妈妈都会主动问我旅游的细节,从目的地、出行方式到同行者,都要向她交代清楚;此时的她,就像是一个控制全局的老板,希望我能像交一份工作方案般,提供详细且明确的出游信息。

但当她了解之后,却考虑到出行过程中遇到的小困难,便直接劝我别去,让我在家里待着。哪怕有时候我不去景区,只是就近去酒店附近的公园,妈妈也会觉得不安全,叫我不要久留,早点逛完就回去休息。

2.png

这让我非常困扰,旅行本来就是尽情享受、探索未知的过程,为何需要如此提心吊胆呢?而且,从读大学到找工作,我都是长期一个人出行的状态,也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为什么在旅行这件事,她却频频劝退我呢?

更让我觉得不解的是,在我们的对话中,妈妈常常以“一个女孩自己出来”为前提,让我警惕行事;即使她关心我的安全,却为何要三番四次地提醒我的“性别女”身份呢?

可除了妈妈,我偶尔也会听到其他男性朋友,以另外一种说法,表达对我独自出行的惊讶——“你一个女孩子居然敢自己旅行,真的好厉害、好勇敢啊!”可当下听到夸赞的我,却觉得有点莫名其妙,明明女性独立出游如此普遍,怎么突然因此夸赞我呢?

上述的回应听得越多,我也愈发困惑,便把自己的经历发在社交平台上,作为一种调侃。但意外的是,不少女孩都通过评论告诉我,她们在制定独自旅游的计划时,与我有类似的经历,或多或少都被家人或者伴侣阻挠。

至于劝退的理由,她们的分享也大同小异:家人或者伴侣,一方面是质疑她们的出行能力,认为女孩不具备辨别方向,或者出意外的求生能力;另一方面则是认为她们花钱去享受的方式不妥当,应该把钱存起来,为以后的婚姻生活,以及买车、房做准备。

甚至,有些女孩也会被关心的人苛责“行为自私”;毕竟出行之后,家人或者伴侣就会因为担心她的安全,被迫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所以应该考虑他人感受后取消出游。

然而,看完其他女孩们对此现象的感慨,再想起父母和男性朋友的反应,我却突然有点恍惚:虽然女性出行权一直被议论,可到了现实生活,为何大家对这种“自由”的态度,仍然是否定为主呢? 

“为她好”的劝阻表象下,实则是刻板印象

事实上,当我们去分析上述劝阻女性旅游的逻辑时,却会发现这种“为她好”的好意,本质上源于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比如在上学的时候,女性常常会被“好心规劝”,她们不适合学理科,所以应该选择轻松一点的文科;又比如求职的时候,女性也会被“好心提醒”,工作不用那么辛苦,只需要嫁一个对的人,日子就可以过得舒心了。

那么当女性选择一个人旅行的时候,这套话术就变成了另一个版本——“女孩子一个人出门太危险了,万一遇到抢劫或者哔哔,你要怎么办呢?不如你还是在家休息,也不用那么麻烦做出行准备,这样更好啊!”

但上述说法,却是毫无依据的话语,而且实实在在地束缚了女性的选择——

首先,虽然出行是一件需要大量精力、时间的事情,但大众对于女性的出行能力的质疑,并非是真的认为个体不行,只是在性别偏见下觉得女性柔弱,而且没有足够的勇气,因此觉得这项活动“不适合”她们。

哪怕现在科技发达,女性出行可以通过导航,以及各种渠道得到旅行信息,保证自己的安全。但不少人仍然会觉得女性出行的顺利,已经是超乎她们能力的行为,所以认为是一种意外的惊喜,才会频频夸奖女性。

其次,旅行带来的风险,不应该是“一个女性”承担,反而需要社会整个安保系统的完善。如果限制女性出门,却不考虑让社会提供足够多的支持,无疑是治标不治本的处理方式,结果只会离性别平等的愿景越来越远。

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即使是男性,在出行过程中,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意外,包括性骚扰或性侵等状况。为何大众一边在鼓励男性“闯天涯”,另一边规劝女性应该“在家带孩子”时,实际上却忽略了男性也会成为受害者的可能性呢?

写到这里,一条对女性“过度保护”的逻辑链,就这样显示出来:无论是上学、就业乃至旅行,大众表面上讲着为她好,实际上在强调刻板印象中女性的柔弱与无能,进一步矮化女性的个体价值,甚至把社会体系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推卸到女性身上。

这让我感到悲哀,无论女性希望做什么,哪怕只是去旅行,以此释放原有生活的压力;她都有可能在出发前,就已经被大量劝阻,只好打消了念头,从而放弃了自己的追求。

可我更希望写下这篇文章,可以让更多对女性出行有偏见的人知道,其实有很多女性都渴望一个人出行,她们也有能力承担风险;哪怕路途中有意外与风险,我们也不应该只是简单、粗暴地谴责个体,更应该看到困境后思考,如何提供给女性更多安全空间,让她们可以真正地出行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