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如何才能缓解

跟痛症是多种足跟部疼痛综合症,跖腱膜炎、脂肪垫劳损、神经卡压等均可造成足跟痛。40-60岁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慢骨质疏松,加上跟骨后内侧的骨质增生(俗称“骨刺”)、跟骨脂肪垫的萎缩、跖腱膜的弹性减弱等,常会导致脚后跟疼。这样是非常影响生活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如何才能缓解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如何才能缓解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1、小腿三头肌(小腿肚)过紧,牵拉跟骨,增加了跖腱膜的张力,这种情况很常见;
2、步态、走路姿势的改变及身体的不平衡,造成跖腱膜张力增加;
3、足部肌肉力量下降,不能保持足部正常姿态,使跖腱膜异常受力;
4、足部畸形。比较多见的情况有:跟骨歪斜(鞋跟外侧异常磨损)、脚掌脚垫(局部皮肤异常摩擦增厚)、锤状趾(脚趾弯曲变形、平足或高弓足等);
5、过度的劳作而没有穿保护足弓的鞋;
6、日常穿用的鞋不符合生理要求;
7、肥胖;
8、怀孕导致体重增加、激素变化影响跖腱膜;
9、突然增加体育活动或改变生活方式,或跑跳造成跖腱膜损伤;
10、长时间站立、行走易诱发此病。
如何才能缓解
适当休息数周,调整行走方式,避免久站和长时间走路。
若无禁忌,可口服布洛芬或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药物止痛。
足底踩在啤酒瓶上滚动几分钟,每天至少2次,2-8周,缓解足弓疼痛。
用鞋垫或足弓垫支撑足弓,缓解疼痛。可用一小块纱布垫在足心。
足底牵拉和跟腱拉伸锻炼,有益于改善症状。
1、足底筋膜拉伸
坐姿用手掰前脚掌,向足背侧勾,被动拉伸足趾。
2、小腿拉伸
用手掰动需弯腰屈髋、膝关节。如感到吃力,可采用坐姿或卧姿,腿部伸直,用毛巾勾住足趾和前脚掌并将毛巾拽向身体,使足背屈。
3、小腿后方肌群牵拉
站立膝关节伸直、屈曲,着重于小腿后方肌群的牵拉活动。

脚后跟疼在中老年的患者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时可以表现为晨起时跟痛最为明显,反而走走可以减轻。临床上常见的原因包括:
1、跟痛症及跟骨的腱膜无菌性的炎症,这类疾病与损伤或者走路过多、穿高跟鞋等等反复的刺激相关,典型的表现为足后跟的明显疼痛,有压痛点,甚至伴有红肿。处理主要是以穿软底鞋,或者外用活血止疼的药物,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为主。
2、跟腱炎,跟腱是人体最大的最有力的腱性器官,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反复拉伤造成跟腱的损伤也会导致跟腱炎,典型的表现就是就是脚后跟处的疼痛。需要注意的是出现跟腱炎禁止打封闭,因为容易出现跟腱的断裂。
3、见于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如跟腱附着点的炎症,有时是强直性脊柱炎或者类风湿性关节炎典型的早期表现,所以出现脚跟疼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是何种原因,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使症状更好的缓解。

脚后跟出现了疼痛,首先要明确有没有受到外伤,尤其是高处坠落伤以及车祸伤等,很容易导致脚后跟的跟骨骨折。需要积极的完善检查,如果具有手术指征,积极进行手术治疗。长时间的站立、行走,也容易导致脚后跟的疼痛,主要是由于脚后跟脂肪垫以及其他软组织反复受到挤压、牵拉,局部形成无菌炎症性反应,前列腺素渗出,会导致脚后跟疼痛更加明显。
如果经常走的路崎岖不平,运动的环境过于潮湿、寒冷,经常穿高跟鞋,都会使脚后跟疼痛明显。如果脚后跟有跟骨骨刺形成,走路比较多,也会引起局部剧烈的疼痛。脚后跟化脓性感染以及肿瘤、结核性疾病、跟骨高压症,也会引起脚后跟疼痛,需要积极完善检查进行治疗。

脚后跟疼痛,属于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主要常见的病因有以下三种,分别是跟骨骨刺,足底脂肪垫炎和足底的筋膜炎。其中跟骨的骨刺,是由长期的下地活动,造成的足部肌肉长期牵拉跟骨,而产生的反应性增生。
而后两种,就是足底脂肪垫炎和足底的筋膜垫炎,属于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所以在治疗上,除了日常每天温热水泡脚,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穿较软的鞋子以外,还可以口服具有针对性的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如双氯芬酸或者塞来昔布等。如果这些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采用局部脚后跟痛点的激素类药物,进行封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