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万吨牛奶倒进下水道,美国大萧条一幕重现(每天1万吨牛奶倒进下水道)
在中学教科书里,提到30年代经济大萧条,都提到过这么一段话: “资本家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
如今类似的一幕也真实地在欧美国家上演了。4月初,威斯康星州的奶农由于牛奶滞销,将数十万加仑牛奶倒入下水道。(10万加仑≈375吨)
现在,加州奶农也开始被迫倒牛奶了。据机构测算,今年来全美范围内,每天要白白倒掉15000吨的牛奶。相当于8个国际标准游泳池!
无独有偶,英国三万吨的优质啤酒,因为没人消费,而不得不在保质期来临后白白倒掉。
果然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这就又回到了当初困扰我们的灵魂拷问——为什么卖不掉的牛奶、啤酒宁愿倒掉,也不送给穷人?
在初中教材里,更多将这种现象归结为道德问题——都是万恶的资本家搞的鬼,宁愿浪费也不愿让利卖给穷人,因为资本的目的就是赚取利润。
但如果真去挖掘倒牛奶的历史,你会发现倒奶的其实是奶农。这其中还涉及到了复杂的利益博弈,以及奶农合作社与散户奶农的斗争。所以,倒牛奶又变成了一个商业保护行为。
类似的倒牛奶的例子还有:菜卖不掉就锄地里,水果卖不掉烂地里。造成物资白白浪费的元凶到底是谁?
首先,商品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都来自于供求关系。倒牛奶现象的本质。就是商品的滞销和成本问题。在商品供大于求的时候,摆在卖家面前的一般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 “捂”盘待涨。这点在楼市、或者茅台酒上就比较明显了。如果房价下跌,卖家又不缺钱,索性不卖等价格涨再说。但“捂”显然不适合奶农。因为牛奶的保鲜很成本很高,同理水果也是。
在中国,有些地方政府会帮助建造水果冷库,缓解压力。奶企也会把收来的奶喷粉,做成容易储藏的黄油和奶酪。
但如果这还解决不了供需问题,那就只能用第二种办法——降价出售。但奶农生产出来的奶,不是自己拿到路边就能卖掉的,需要由奶商来收购。然后奶商再去加工、运输,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加价,进入到销售环节。
打个比方,疫情前供需平衡,奶农生产一公斤牛奶的成本在3元左右。奶商的收购价格在3.5元。然后加工、存储、物流、销售等流通环节的成本,大概4.5元。卖到我们手里的零售价,假设每公斤12元左右。
现在疫情爆发了,牛奶需求急剧下降。零售价降到10元每公斤,还卖不掉。中间环节运输不畅,成本从4.5涨到了7元。奶商想要盈利,只能不收奶或者少收奶,或者在收奶价格上克扣。
至于那些多下来没人要的奶,奶农又不可能自己负担中间环节的高昂费用。所以倒掉是相对亏损最少的选择。
其中也不排除更极端的现象,就是牛奶一滞销就倒掉。这就涉及到市场博弈了。主要是卖家为了维护供求平衡,让牛奶价格不至于崩盘。美国去年牛奶的总产量在9900万吨,如果真按机构测算的那样,每天倒掉15000多吨,相当于每天产能的20%被处理。如果疫情继续发展下去,不排除会造成更大的损耗。
至于把牛奶送给穷人,送也是要成本的。前面说到的物流等中间环节势必要有人买单。这部分钱奶农不愿意出、收奶商不愿意出,穷人更没法出。这时,要么政府补贴消费券,创造更多需求。
要么国家扶持奶农、补贴企业,和中国在主粮产业的做法有点像。但这一点,即便是在以农牧业为主业的新西兰,也早就不这么操作了。所以在欧美,政府扶持奶企和奶农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奶农倒奶看上去是奢侈浪费,但对他们来说,还有别的选择吗?
股票下跌不可怕,把握抄底机会才是王道!海豚股票“选股”功能实战性超强,神奇指标提示抄底时机,直观方便!还有Level-2、趋势指标、主力动向等超实用功能,帮您洞察主力动作,把握买卖时机!点击直接免费下载,登录后赠送一个月指标权益,您的专属链接点击直接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