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你的洗脸方法可能是错误的
洗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
俗话说得好:勤梳头,勤洗脸,有点儿倒霉也不显。
光洁的脸庞不仅透露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是外在美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网络疯传的洗脸教育帖转发率之高,书店里出售的洗脸书销量之大,都反映出人们对于洗脸的重视。
而这些网帖和非专业书籍众说纷纭,里面教授的方法有时甚至完全相反,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洗脸?
下面,就来为大家细细解说洗脸问题中常见的几个争议点。
热水 VS 冷水
有人说,热水洗脸好,洗得干净;有人说,冷水洗脸好,皮肤紧致!
要我说,都有道理,热水有利于洗去皮表油脂,去污力强,而冷水使毛孔收缩,暂时让皮肤看上去紧致光滑,各有所长。
可是,好东西也得要用得对,适合一个人才能有好的结果。
现在,就让我们花几分钟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究竟什么人该拿什么水洗脸。
总地来说,这个分类是按「肤质」来的。
我们的皮肤主要分五个类型:油性、中性、干性、混合性和敏感性。除了敏感性指的是受到一点小刺激就容易过敏之外,其余 4 个都是按皮脂分泌多少来区分的。
那么,怎么判断自身的肤质呢?通过洗脸就可以。
洗完清水脸后,别抹任何东西,然后感受紧绷感多久才会消失:
20 分钟内消失,即为油性皮肤;
20~40 分钟消失,中性皮肤;
40 分钟以上才能消失的,那就是干性皮肤了。
而部分人存在额、鼻部为油性,其余部位为中性或干性的情况,这就属于混合性皮肤。
不同肤质的人,洗脸需要不同水温:
干性皮肤:别用热水,自身的皮肤本来就分泌不出来多少油脂,洗太干净,皮肤容易干燥脱屑,反而不好,用冷水就好;
有油脂溢出的皮肤:如果你脸部的皮肤油脂溢出,那么就选用 38~40 ℃ 左右的热水,比皮表温度稍高但不会觉得烫,把混合了灰尘和嗜油细菌的油脂统统洗掉,以绝后患;
过敏性皮肤:如果你的脸经常过敏发红,或者刚刚晒了大太阳、用了不合适的化妆品,有点辣,就用 36~37 ℃ 左右的温水,这个温度与人体皮肤表面温度基本一致,可以避免对敏感性的皮肤再造成冷热刺激。
多泡洗面奶 VS 无泡洗面奶
洗面奶的泡泡多是由皂化剂造成的,因此,多泡的洗面奶通常碱性会相对更大那么一点点。
看到这里,姑娘们可能要紧张起来了:碱性大,那会不会腐蚀皮肤,把我的脸洗老了呀?
其实,我们皮肤本身的 pH 值大概维持在 5.5 到 7.0 左右,前额和头皮会略偏碱性,额头以外的颜面部还是和全身大部分一样,呈弱酸性,完全可以承受像洗面奶这样的一些弱碱性物质,而自身不受到「腐蚀」。这在医学上称为「碱中和作用」。
还是跟水温一样,不同肤质的人,适合不同洗面奶:
油性皮肤:多泡洗面奶的碱性稍大那么一点,去污力肯定就更强一点,对于油性皮肤来说是个好事,洗得干净。但是,用洁面乳洗完脸后,仍应注意保湿护理,否则,皮肤上的油全洗掉了,皮肤又会感觉紧绷,赶紧再分泌些皮脂出来,清洁的效果就难以持久。
中性皮肤:则应该选择含碱量小于 0.2% 的软皂或者无脂洁肤液。
干性皮肤和敏感皮肤:这两类人,就要选用含脂量高的洗面奶,这样的洗面奶通常都是低泡的,有些甚至是无泡的。这类洗面奶温和而刺激小,虽然去污力不强,但反正干性皮肤本来也没有那么多油脂需要洗去呀。
洗完风干 VS 擦干
好多人,特别是北方干旱地区的人们,会由于感到皮肤干燥紧绷,误以为洗脸后不擦干,任由其慢慢风干,可以让水分在脸上呆的时间长一些,从而补水,甚至有些人,常常反复用湿毛巾敷面,试图达到保湿效果。
其实,这些想法大错特错。
正确的做法永远是:洗完擦干而不是风干。
角质层吸收水的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外界湿度高时,皮肤内外水分浓度的差距变小,皮肤对水的吸收也就跟着下降,甚至对其他物质的吸收能力也会跟着下降。
而风干时,由于蒸发带走热量,水一定会渐渐变凉,变成「冷湿敷」, 这时候,皮肤血管收缩,血行缓慢,皮肤得到的供养变少,变得更为干燥。
并且,反复的湿敷反而使皮肤变得更干。
听上去好像很矛盾,但由于角质层中分布的脂质是防止水分丢失的屏障,反复地湿敷犹如反复地洗脱皮脂,破坏了这一屏障,使得皮肤丢失水分变多,皮肤会变得比没有湿敷之前还要干燥。
一些人也许已有体会:反复地洗手会使手总是很干,哪怕仅仅是用水洗而已。
洗得干净 VS 洗得勤
正常情况下,皮肤的油脂层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它的分泌受到一些性激素与个体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体来说,青春期少年雄激素水平较高,孕妇的孕酮水平高,这些都有可能促进皮脂的分泌。
然而,局部的清洗并不能改变这些全身因素。那么不管你洗得多么干净,只恨不能把毛囊都翻出来洗一洗,可影响皮脂分泌的因素没变,大约 3 个小时后,皮质层还是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所以,对于油脂分泌旺盛的人群,洗得干净,不如洗得勤:起床要洗,睡前要洗,饭后漱完口也可以顺便一洗。
哪怕全都是洗清水脸,都要比用强力去污洗面奶但是一天只洗一两次的效果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