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阜新的变化(阜新城市简介)

导语:城市的变迁-阜新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阜新,是辽宁省辖地级市,位于辽宁省西部的低山丘陵区,是辽宁省西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为沈阳经济区重要城市之一,内蒙古高原和东北辽河平原的中间过渡带。阜新历史文化悠久。因出土世界第一玉和华夏第一龙,被誉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阜新是契丹民族的摇篮、武当宗师张三丰的故里、藏传佛教的东方传播中心。大清沟、乌兰木图山、章古台、那木斯莱等天苍苍、野茫茫的边塞风光,依稀可见清代皇家牧场的昔日辉煌。阜新地热温泉是国内外少见的多微复合型珍稀医疗热矿泉。阜新玛瑙雕刻工艺品已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阜新市历史悠久,有少数年代归中原王朝直辖,多数年代是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管辖地,属边塞地区。

石器时代

阜新具有极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孕育古代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阜新地区发现了许多的古代遗存。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查海原始村落遗址。查海遗址位于阜新阜蒙县沙拉乡查海村西五里,距阜新市区25公里,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原始部落遗址。该遗址在1982年被发现,先后进行了7次挖掘,挖掘面积达7600平方米,发现半地穴式房址30余座、墓葬5座。同时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等遗物。查海遗址最出名还是在1994年曾发现一条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这条龙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砾岩摆塑,全长19.7米,龙头部最宽处约2米,呈昂首张口、弯身弓背状。这样的龙形在后来的考古中又有多次发现,时代均晚于查海遗址,说明查海龙对后世龙形产生了重大影响,堪称中国龙的原型,查海也被称为“玉龙故乡”!已故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查海遗址位于红山文化分布区内,时间比红山文化早一个阶段。。苏秉琦先生欣然命笔:。查海玉玦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具有完整器型的、非生产用的第一种玉器,距今 8200 年称为世界第一玉,是探讨我国玉器源头的重要资料。

战国

先秦时期有山戎、东胡人活动于此。《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 说明在唐尧、虞舜的上古时代,就已有山戎一族,居住于中国北方。“东胡”一名最早见于成书年代可能是先秦的《逸周书》,《逸周书·王会篇》提到“东胡黄罴,山戎戎菽”。据考证,早在商初东胡就活动在商王朝的北方。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发掘的东胡人墓葬被认为是对上述说法的旁证。春秋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北部,燕国的东北从上谷(河北怀来县一带)至辽东一带,经常遭受东胡的侵扰。 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和赵国北部,这个时期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在燕昭王时,派大将秦开大破东胡,把东胡赶出千里之外,并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燕国便从今河北怀来直到辽宁的辽阳一带修筑了长城,以防东胡南下。燕长城横贯阜新境内,燕长城以北仍属东胡,南部在燕国的统治范围之内介于燕国辽西、辽东两郡之间。

秦统一六国,沿燕制设郡,阜新北部仍属东胡,南部分属辽西(郡治阳乐)、辽东(郡治襄平)两郡。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匈奴大败东胡,今阜新北部属匈奴左地。东胡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乌桓和鲜卑,受匈奴统治。

西汉

西汉时,南部属于汉王朝幽州刺史部辽西(郡治且虑)、辽东(郡治襄平)郡,北部仍为匈奴左地。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打败匈奴后,北部属乌桓地。

东汉

东汉时,南部仍分属辽西、辽东郡,且虑县废,辽西郡还治阳乐县。91年,受东汉和南匈奴打击的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乌桓、鲜卑趁机占据蒙古草原。东汉元帝时期乌桓人内附汉廷,为安置、管理乌桓分辽东、辽西郡设置“辽东属国”。二世纪中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他死后各部独立发展。汉末曹操将南匈奴安置于中原,鲜卑人据其旧地。公孙氏割据辽东,析置平州,阜新南部属之。

三国-魏

三国时,今阜新北部属鲜卑,司马懿灭公孙氏废平州,南部为魏国幽州地。正始五年改辽东属国都尉置辽东属国,随即改置昌黎郡,郡治昌黎县,阜新属之。

西晋

西晋时,泰始十年(274年)今阜新北部属鲜卑慕容部,南部、西南部属西晋平州昌黎郡。太康十年(289年)今阜新全境属慕容部管辖。

东晋十六国时,今阜新先后为前燕、前秦、后燕、北燕等几个更替的割据政权占据。南北朝时,今阜新为契丹辖地。隋代,今阜新北部为契丹辖地,南部属隋王朝燕郡。

唐代,今阜新北部属契丹辖地,南部属唐河北道北部的营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朝在契丹驻牧地区设置松漠都督府,今阜新北部为松漠都督府辖,南部仍属营州。

辽代,今阜新属上京道徽州、中京道成州、东京道懿州交界处。懿州始建于辽圣宗太平三年(1023),是著名的萧太后的孙女燕国长公主的私城。辽清宁七年 (1061) 改广顺军置懿州,治所在宁昌县 (在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北满汉营子附近)。辖境相当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北一带。

金代,今阜新南部小部分地区归东京路广宁府辖,今阜新市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彰武县全境属懿州管辖,懿州移治顺安县 (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北塔营子乡)。

元代,今阜新北部一部分在中书省宁昌路辖境,南部为广宁府辖地,中间大部分地区属辽阳路。元初懿州升为路,至元六年 (1269) 复降为州。

明代洪武年间,今阜新分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和北平都指挥使司。后为蒙古人辖地,蒙古人称朵颜卫为兀良哈,泰宁卫为翁牛特,福余卫为乌齐叶特。这是因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分别是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三部为主组成。后来,明朝也把朵颜卫称为兀良哈卫。当初,三卫当中以泰宁卫最强大,其次福余卫,朵颜卫在后。后来,朵颜卫实力迅速壮大,跃居三卫之首。因此,明朝往往把三卫笼而统之地称作朵颜三卫或兀良哈三卫,把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的驻地统称为“兀良哈地区”。明代正统、景泰年间,今阜新地区分别属泰宁卫和福余卫。

清崇德二年(1637年),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建土默特左旗,后隶属于卓索图盟。爱新觉罗·皇太极在杜尔笔山下(今高山台山)王家后身选址,修都尔鼻城,并视此为南征大明、北征蒙古的“全辽管钥”。。清顺治初年,清廷在今彰武县境地置官牧场,名杨柽木牧场,属盛京礼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改名为养息牧场。乾隆三年蒙、汉分治归直隶承德府。乾隆十三年归塔子沟厅所属(今凌源)。乾隆三十九年县境属三座塔厅所辖。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该地设县治,并因其地处柳条边门彰武台边门外,故称彰武县。实行县、旗并存,蒙汉分治体制。光绪二十九年,由朝阳析置阜新县(治所在今内蒙奈曼旗青龙山乡境内)隶属直隶承德府。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朝阳县为府,此时县境归朝阳府所属。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