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闻道者日损是什么意思(闻道日损损之又损)

导语:《德经》十五:闻道者日损

【文】

为学者日益①,闻道者日损②,损之又损,以至于无③。为无为④而无不为。

【注】

① 益:增益,增多之意。这里为形而下,指现实物象之增加。如同一个学习的人,每天的知识都会增加一些。

② 损:损失,减少之意。这里为形而上,指心无所求,失之弃之弱之少之,故曰“损”。

③ 以至于无:言之损之又损,一直到无。

④ 为无为:我们在以前的章节讲过,这是修道的终极境界。

为:乃为凡俗之心。天天想着得,想着拥有,想着能有大作为。凡心执着于“有”。

无为:此为修道之心。盖因尚未得道,是以求“无”,得以证道。但难免执着于一个“无”字。

为无为:此为证道圆满之心。此心为何?既为,又无为。既非为,又非无为。

此心既不执着“为”,也不执着“无为”,故曰“为无为”。

因其浑浑然也,故曰“浑然大我心”。

此心如如不动,不生不灭,不暗不明,乃天地万物之本源。

后世断句为“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是错误的。就是后人多不明白“为无为”之证道之心。

【解】

无为而为,无为而无不为,整篇《道德经》中,老子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在讲这一句。

为什么老子一直强调这个呢?

因为这是得道的要领。

所以,老子絮絮叨叨地不断重复这一句,真可谓“煞费苦心”。

本来这一章的主旨,也应为“无为而为”,但鉴于无为而为已经太多了,则以“闻道者日损”为主题。

第一句,老子就指出了修道与世俗的“反”:

为学者日益,每天都会增加一些学问。

但是,闻道者,因其知“无”才是本,故日渐其损。

损之又损,直到没有什么可损的,到达了“无”的境界,即为正果也。

在此,老子为了纠正修道者之分别心,免于其执着于一个“无”字,而明确指出了:

“为无为”,才是最终的状态。

后世不解,断句为“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语气虽则通顺,然其义已远离老子本意,且不合于逻辑。

因为前面,老子在讲损,损之又损,损到尽头是什么?是“无”(没有什么可损的了)。而不是损至“无为”(无为是一个短语,作动词用,表示心无所动。动词前面是不能加动词的)。

真正的修道之人,是明白“为无为”的境界的。正如我们在《读经前言》中强调的,如果以修道的角度解读《道德经》,则酣畅淋漓,无不通达矣。

本文内容由小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