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荀子(孟子与荀子的区别)
导语:毓鋆老师 谈 孟子和荀子
毓師談孟、荀
孔子之後的兩根樑柱:孟子、荀子。儒家講性不同,有性善說、性惡說。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無談性善或性惡。孟子與荀子,一主性善一主性惡,立說不一,發展乃有別。董子以性可善可惡,重視惡的環境,要除天下之患。但是精神所在離不開儒家,知思想所在才能培養精神。
舊思想之集大成者是周公,孔子弟子有傳統派,忠君思想如子路、子貢。孔子新說立得住很難,連弟子都不接受,程度不及仍死在迷上,愚忠!
孟子受業於子思門人,戰國中期儒家代表。戰國時代「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那時孔子思想已經被改變了,也不是主流。孟子仿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一直沒有受到重視。著有《孟子》七篇。孟子文章好,清新,並不難讀,《孟子》是「四書」中最容易的一部。「離婁」、「萬章」、「告子」及「盡心」四篇,除些糊塗話外,大致還不差。
孟子論說以性善為本,宋儒喜談心性,程子喜引之。朱子將《孟子》與《論語》,和取自《禮記》兩篇《大學》《中庸》,合為「四書」,並為之作集注,以孔、曾、思、孟一脈相傳,為「道統」所在,為心性儒學。此後《孟子》躍眾子書之上,由子部升至經部,《十三經》中即有《孟子》。
問「天下惡乎定?」答「定於一」,知止,止於一,故能定於一。問「誰與之?」答「天下莫不與也」,「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孟子講「一與之道」,但不識元,孔子變一為元。孟子稱孔子「聖之時者」,「乃所願則學孔子」,「孔孟」合稱,但孟子與孔子實差之遠矣!
《孟子》一書含「大同」與「小康」兩義。大同,堯、舜之道,王制,堯傳。於舜,選賢舉能,公天下之制,孔子祖述堯舜。小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之道,小康之最,六君子,亂制,世及制,家天下.。
讀《孟子》必注意要點之所在:一、「道性善,言必稱堯舜」,為宋儒所喜。二、說「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也」,此師說所在。三、談「孔子作《春秋》」,至為寶貴。
荀子名况,戰國後期儒家代表。荀子曾遊於燕、趙、秦、齊、楚。曾三任齊國稷下學宮祭酒,後來「齊人或讒荀卿」,荀子亦無能自救,「乃適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前 238 年,春申君為李園所殺,失官家居,寫作著書,終老於蘭陵。 《荀子》一書,共三十二篇,除「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及「堯問」為弟子所述外,餘皆自著。
荀子為實用派之集大成,儒學有用應屬《荀子》。中國兵書以《荀子.議兵》寫得最好,以「仁者之兵,王者之志」,上下和睦,愛惜民命。「富國」、「臣道」為做事之範本。荀子懂人好利,如利得好可得天下之大利。想取天下得不危國,要保社稷。做大事必往大處想,如人人皆利了,就國富。國家足了,君孰與不足?要點記住,可知做事的層次。
每人的標準不同,荀子的標準—性惡,論事均以「正論」為準。「天論」說「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有天工人其代之氣勢!明白「天論」,絕不迷信。
孟子「雖有鎡基,不如待時」,荀子「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否定了待時。應時,不失其時,與四時合序,有御天思想。有功夫要仔細看,分得清楚,可發你的思想。孟子的文章不錯,但思想不若荀子深刻,也沒有事功。荀子思想不錯,文筆差,比不上孟子,不容易讀。
荀子的弟子有成就,兩大弟子:李斯與韓非。韓非著《韓非子》一書,集法家之大成,後為李斯所害,將書獻出,死於獄中。李斯為秦相,助秦始皇始統一六國,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並加強思想控制。
荀子固然唱高調,說「上下易位,然後貞」,有御天思想,但仍脫不掉舊學的束縛,其「王制」內容是世及制。可見到戰國後期思想的紛歧是多麼嚴重!
荀子所處的時代,秦國尚未統一。荀子、韓非趕上思想自由的末班車。韓非承其師荀子之「性惡論」,故成為法家。韓非寫「孤憤」,亂制下官吏,書孤家之憤!
秦始皇焚書坑儒,到漢武帝獨尊儒術,秦漢以後中國思想被帝王控制了,此後都是欽定的,沒有思想家了!中國沒有帝王已經百年了,但是一百年之浪費,仍是奴儒之勢。奴儒不敢說真話,沒膽!
人沒經過艱難、沒受過刺激,又怎能不平庸?我過一輩子學生生活,找一給你做好的就活不長了!安詳返回極樂,過兩天再來。沒跟著走過來,不明白我之所言。你們今後得加倍努力,互相切磋,再啟百家齊鳴,再現思想蓬勃發展。
你們趕上欽定的末班車,今天應搭奉元第一班車,重造思想的時代,這是我們的文化大革命!「革命」包含多少?「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文化改造可是偉大的事業,得有膽、有知識、有頭腦,有出類拔萃的人物。但你們猶存欽定的遺毒,要率性、去偽存真。今後中國思想必得重打鑼鼓另開張,不再延續帝王專制思想,要盤皇另闢天,另立思想的新篇章。奉元是新學的頭班車,要從頭開始,另闢思想的新天地。
《大易》與《春秋》互為表裏,兩部「元經」。奉元書院重視《大易》與《春秋》,學術有本有源,要復中國文化的本來面目。中國是禮義之國、人性之國。中國人的智慧是無量的,自元開始,「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
生」,有本有源,源源不竭。
另出發得有種子——元,以夏學作肥料培養種子,有豐富的胞料,創世的智慧,通化,文化大革命,人類都需要。我要把大家造成元的種子,不要看輕自己。「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台灣是奉元書院的發源地,必要保存奉元書院,提高台灣人的智與德。要奉元行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道正率性之元,為生民立命。
奉元書院要為往聖繼絕學,學術講師承,學術要相承,必找正宗,我們是奉元宗。你們要為往聖繼絕學,繼續往前開創。以後會有子毓子,是代表一個學派的後人。——筆記/陳美錦。
本文内容由小里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