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明史赵时春(赵时春是哪个朝代的)

导语:明代嘉靖八才子赵时春:五百年的喟叹

华亭人民广场

明大才子赵时春一生曾官至“都堂”,巡抚山西,并以诗立言,他所赋古诗现留世1600余首,名至“嘉靖八才子”之一,有“宋有欧苏,明有王赵”之美誉,在大明营造了后辈们难以攀越的仕途宦道搏击风雪、书山学崖艰难爬行者羡慕的两座高峰。赵时春的辉煌,是普通百姓通过发奋读书走上仕途、一人功成全族荣光的典范。

赵时春1509年生于华亭县河西乡剡家沟,经历58年艰难曲折的生命之旅后,在平凉南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山村陨落。纵观赵时春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却是以悲喜交加、成败交错的波浪式状态呈现给世人一个浓重的感叹号。

在赵时春官宦“三起三落”和著书立说日渐精进时而交替时而互补的人生轨迹中,我们不仅有对他激进果敢直谏时政未被采纳反黜为民的喟叹,英勇抵寇失败虽“天下皆服其胆气”但遭奸人谗言解甲归田的愤慨,更有对他火热的爱国强国的胆识勇气和借酒煮诗著风流的闲情逸致的钦佩。

赵时春从14岁考上举人,到四年后会试第一被选为庶吉士,一步步跨入仕途,距全国政治中心越来越近,直到人生最后阶段,挥之不去的悲剧色彩始终萦绕着他的官场生涯,他时时刻刻被危险包围着,挟裹着。他的思维和行为轨迹将古代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操守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将不切实际、妄自尊大的弊病展露的无遮无拦。

初出政坛,他就怀着万丈豪情,写成《上崇治本疏》直呈嘉靖皇帝兴利除弊、改革政体。这既表现出他的超凡勇气和胆识,更暴露了他初生牛犊不怕虎,对凶险万状的官场规则一无所知,更缺乏必要的政治手腕。皇帝念他年轻气盛惜他才高学富只是黜官为民再没深究。

有幸被再次启用后,他仍不顾前车之鉴,企图弹劾皇帝,拥立太子执掌朝政,这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上拔须。幸而皇帝碍于太子颜面和势力,只是象征性地打了几棒子,驱逐出朝让其在家“赋闲”。抵抗外侵缺少人才的当口,他被记起“善骑射”的本领又一次启用,他似乎逐渐醒悟,对前途有所顾忌,然求胜立功心切,不听劝告奋勇抵御鞑靼入侵全军溃败只他一人突围。

时值严嵩等奸臣把持朝政,虽然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激励了三军,却遭他人议再次被罢官为民听候调遣。这一等候,就将他自己等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颗政坛文坛双料新星在天际间划了一道波折而耀眼的曲线,消失在了历史的苍莽夜空。面对他身怀奇才难补天的悲剧式命运,世人只能徒留一声叹息绵延数百年,至今仍留唏嘘。

赵时春的爱国之情从官场“三起三落”的经历中体现得极为突出。面对一次次的挫折和打击,并没有产生消沉和萎靡,而是越挫越奋,愈打愈强,表现出了爱国强国锐不可当的摧枯拉朽之浩然正气,这也是赵时春令人敬仰的耿直的人格魅力的外在表现图式。

而他的热爱家乡的情愫,则主要体现在他后来赋闲期间协助地方官为民谋利上。赵时春因吃了败仗“回乡听调”后,进入不惑之年的他倾心尽力参与编修《平凉府志》。同时赵时春岳父家在华亭县,因此他经常在华亭走动,并有很长一段时间居住在华亭。

嘉靖三十五年,平凉大旱,赵时春协助华亭县令王官筹划水利,开修长5公里多的惠民渠,引仙姑山下河水沿川而下灌溉农田,这是华亭兴修水利之发端。后来“事亲既终丧”,定居于砚峡“两亭沟之东二里许”,倡导居民开挖煤炭。还帮助窑工改造陶瓷烧制技术,将陇上窑的陶瓷烧制水准推到了顶峰。

赵时春作为一位诗人毋庸置疑是其一生中最为成功的一笔。他的古体诗歌的造诣颇深,“言憨而文谲”,其诗作“豪如太白而不淫,雄如子美而多变”,通过他吟哦的诗歌充分展露了他地道的大儒个性。而其艺术才华渗透在《浚谷文集》十卷及1600余首诗中。他15岁就有了处女作《凤台曲》,此后四十余年中,只有29岁父亲去世后的两年及54岁无诗外,年年有佳作问世。其中《惠民渠记》《复古南门记》《朝那庙碑记》《重修灵岩寺记》《剡山半雾》《仪山歌》《夜归仪州》《登古仪州西城》《华亭道中》《华亭雨雾》等诗歌是其代表作。

赵时春志行高洁,思想独立,常常借酒煮诗,醉墨当歌,尤其是他官场失意在家赋闲期间,“感事忧时,咏怀撰物,酬答寄赠。”就是说,他常结交文友,醉心诗文,酬唱应对,寄情山水,激扬文字,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爱家乡之情结。

1568年,这位“文追欧苏,为后世敬仰”的明朝大才子留下大量诗作,在世人的猜测和叹息中撒手人寰,结束了辉煌而曲折的一生。

本文内容由小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