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五服(何谓五服如何计算)
导语:何谓“五服”
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古代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九族之内的人去世,要为其穿丧服。丧服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共分为五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这便是“五服”的由来。下面分别介绍这五种丧服。
1.斩衰。“衰”读做cuī(催),通“缞”。“缞”是古代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丧服。“斩”就是指不缝缉的意思,也就是毛边。斩衰最重的丧服(除斩衰外,其他四种丧服都可以缉[qī]边)。古代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长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衰。
2.齐衰。“齐衰”读作“纃缞(zīcuī)”。是丧服的第二种。用料与“斩衰”相同,都用本色粗生麻布;但制作方式有别。齐衰丧服不是毛边,而是边缘部分缝缉整齐,故名“齐衰”。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去世,均遵“齐衰”的礼制。
3.大功。大功服,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衰”用料稍细。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
4.小功,是轻于“大功”的丧服,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的。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等服丧而穿的。
5.缌麻,是用稍细的熟布做成的。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称为“漂孝”。凡为族曾祖、族伯叔祖、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等亡故,均穿这个档次的丧服。
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服丧方式,叫“袒免”。袒,是袒露左肩;免,指不戴冠,用布带缚髻。史籍中记载:朋友之间,如果亲自前去奔丧,在灵堂或殡葬时也要披麻;如果在他乡,那么“袒免”就可以了。
五服都有服期。服期分三年、一年、九月、五月、三月。斩衰、大功、小功、缌麻,这四种服期是固定的。斩衰三年,大功九月,小功五月,缌麻三月;只有“齐衰”的服期比较复杂。齐衰可分齐衰三年、齐衰杖期(一年)、齐衰不杖期(不执杖,一年)、齐衰五月和齐衰三月五个等级。服齐衰一年,用丧杖(鱼台称哀杖),称“杖期”(期,古代指一年),不用丧杖,称“不杖期”。
“五服”是固定的,但什么亲人去世该穿什么丧服,从周代至清代都有微小的调整,各地也有些很小的差别。后来还有人把“五服”扩大为母族、妻族,这只是类比,不能当真的。外戚是另一种丧服,比如鱼台女婿、侄女婿腰间扎的“系腰子”,本族人是不用的。
如何判别甲乙两个人是不是在五服之内呢?方法很简单,如果甲乙两个人的爷爷的爷爷(高祖)是同一个人,那么他们就在五服之内,否则,就算出了五服。出了五服的人可以称为“同宗”。下面的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五服”的含义。
上图如果翻译成鱼台方言(括号内为鱼台方言词),则为己身(自己)、兄弟(亲兄弟)、堂兄弟(叔伯兄弟)、从堂兄弟(堂兄弟)、族兄弟(从堂兄弟)。“从堂兄弟”的“从”,在鱼台方言中读zònɡ(纵)。
《三字经》说得好:“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五服之内的除父母之外的长辈去世,男人要跪棚。五服之外,则不需要跪棚了。
古代的丧服与我们现在鱼台的丧服差别很大。现代晚辈给去世的长辈穿孝服,长辈并不给去世的晚辈穿丧服。古代可不是这样,他们是相互穿丧服的。古代儿子去世了,父亲也会穿丧服,儿子给父亲穿什么丧服,父亲给儿子穿什么丧服。后面把丧服称为“孝”,长辈才不给晚辈穿丧服的。至于什么时候把丧服称之为“孝”,我还没有研究。
祖宗十八代的称呼:
鼻祖、远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母、自己、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耳孙。
本文内容由小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