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垂帘听政的太后有哪些(宋朝那个太后垂帘听政)
导语:宋朝垂帘听政的三位太后,都和小皇帝反目,身后事差点没保全
太后垂帘听政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从最早的战国时期的秦国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到清代的慈禧太后,太后听政始终是皇位传承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的插曲。而这往往伴随着外戚专权等问题,这也使得后宫干政一度被视为“毒瘤”。但在宋代,垂帘听政的太后往往会获得很高的评价,宋代数次通过太后垂帘听政来稳定朝局,保障皇位的顺利传承。可也有这样三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她们虽然在历史上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但都与小皇帝反目成仇,闹得很不愉快。
刘太后是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历史上对其评价极高,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乾兴元年(1022),宋真宗驾崩,留下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刘太后受真宗遗诏垂帘听政11 年,直到其去世后,二十四岁的赵祯才开始亲政。谈到刘太后和宋仁宗赵祯的关系,这二人并不是亲母子,赵祯是刘太后的侍女所生,因为刘太后没有生下皇子,宋真宗赵恒才声称赵祯为刘氏所生。《宋史》记载,直到刘太后去世后,赵祯才在八王爷赵元俨的指点下得知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并追封其为皇太后。
不仅如此,刘太后的垂帘听政在当时也并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天禧三年(1019),宋真宗赵恒多病,当时还是皇后的刘娥逐渐开始代理朝政之际,宋真宗就曾和宰相寇准“密谋”要让太子赵祯监国。不曾想事情败露,在刘皇后和丁谓等人的推动下,宰相寇准被罢官。随后寇准手下的周怀正等人不甘心失败,还上演了兵变的戏码,矛头直指皇后刘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谋划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太子赵祯登基,失败后的寇准在宗真宗不知情的情况下连遭三贬,刘皇后也赢得了这次党争的胜利,在宋真宗赵恒驾崩后垂帘听政直到去世。
如果说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并没有和小皇帝赵祯撕破脸,那么下面这位曹太后和小皇帝可是彻底有一番冲突。曹太后是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位皇后,赵祯十分宠信曹氏,亲政后第一时间废了自己的第一位皇后郭皇后,立曹氏为皇后。并在自己没有皇子的情况下,将养子赵曙交由曹氏抚养,此时的赵曙与曹氏的关系十分亲密。赵曙作为赵祯的养子,能在赵祯驾崩后顺利登基,与曹氏有很大关系。
曹氏在赵祯突然驾崩后,为了稳定局面,秘不发丧,命人照旧给赵祯的房间送食物,并将知情的太医都看管起来。直到第二天才在大臣面前宣布赵祯驾崩,召赵曙进宫即位。赵曙即位之初,因疾病发作,不得不让曹太后垂帘听政。在这一时期,曹太后的垂帘听政不仅很好地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还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可随着赵曙的病情加重,由于赵曙即位本身就有许多人反对,这更是有人千方百计地离间曹太后与赵曙。《宋史》记载:琦与欧阳修奏事帘前,太后呜咽流涕,具道所以。琦曰:“此病固尔,病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修亦委曲进言,太后意稍和,久之而罢。后数日,琦独见上,上曰:“太后待我无恩。”可见当时两宫失和愈演愈烈,随着曹太后和赵曙之间渐生间隙,当赵曙病情稍稍好转,想要亲政时,曹太后依旧垂帘听政,不肯还政于赵曙。直到韩琦以辞官来逼迫曹太后,曹太后才决定撤帘。
第三位垂帘听政的太后是高太后,高太后在神宗时期间接参政,在哲宗时期垂帘听政。同样,作为北宋太后的高太后在皇位继承上仍然起到很大作用,宋哲宗赵煦虽然是神宗最大的儿子,但仍有人在神宗病危之际主张立神宗的弟弟雍王赵颢或曹王赵頵为太子。虽然最终赵煦当上了太子,但也并非没有反对的声音,在神宗弥留之际,高太后果断命人赶制了黄袍。神宗一驾崩,赵煦就穿着黄袍出现在了群臣面前,稳定了帝位。
而令赵煦不满的是,在高太后垂帘听政的九年中,年轻的赵煦对朝政没有丝毫发言权,一切军国大事都由高太后处理。甚至在大臣们向太后奏事时,由于高太后与赵煦的位子是相对的,这些大臣竟然只面对高太后奏事,把背部和臀部留给了皇帝。同时高太后对赵煦的生母也过于严苛,高太后在哲宗朝作为太皇太后,始终压制皇帝的生母朱氏,只给了一个太妃的头衔。
赵煦年龄稍稍大些的时候,高太后也没有急于还政给赵煦,直至其去世,赵煦才得以亲政。赵煦亲政后,一度要将去世的高太后追废为庶人,虽然最后没能成功,但也能说明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帝后积怨颇深。
综上,宋代九位太后数次垂帘听政,虽然部分垂帘听政的太后与小皇帝产生了摩擦,但宋代垂帘听政的太后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与其他朝代采取不正当手段把持朝政的太后不同,宋代太后的垂帘听政多是在大臣或皇帝的请求下,才勉强答应的。同时她们的听政也并没有给宋代带来危害,反而保证了皇位的顺利传承、稳定了政局。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