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清明时节古人吃什么(清明时吃的东西)

导语:吃货穿越指南:回到古代,清明时节该吃什么?

吃是人类的本能,是刻在我们基因的密码。古今多少老饕客,皆沉醉在美食里不可自拔。

众所周知,清明节不仅是一个节气,还是一个节日。

我们今天所说的「清明节」实际上是经由寒食节、上巳节和清明节三合一而来。

“清明“在唐朝之前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日只有“上巳”和“寒食”。

从美食的角度来看,清明节是正是许多春季时令美食上市之际。

在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食节」。唐朝之后,清明和寒食的习俗逐渐重合,也让寒食节的特色美食流传下来。

认真来说,清明节在演变中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所以在吃这个问题上也就顺便继承了吃寒食的饮食习惯。

东晋时陆翙的《邺中记》就曾记载当时北方邺城习俗,“寒食三曰,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粥。”

南梁《荆楚岁时记》作为中国第一部记录怎么过节的书,也提到“造饧,大麦粥。寒食,挑菜。”也就是吃熬煮好的加糖的大麦粥,待它冷却后搭配野菜。

可见早期吃得非常简单,也就喝喝冷粥,现如今已非常少见了。

《艺文类聚》

此外,《艺文类聚》中还记载,在曹操当政时,曾为避免老人和幼童因不吃熟食而生病,一度禁止寒食。一方面也许是因为战乱时疫病容易污染粮食,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时许多作为寒食的食材容易隔夜变质。

这次先看清楚了,是馓sǎn子,不是撒sǎ子!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一种不易变质,专门用于寒食的 “细环饼”,也被称为“寒具”,《本草纲目》中解释为“寒具,即今馓子也”。

这种细环饼,实际上是一种油炸食品。

至今在山西洪洞、山东济南、河南西平、江苏淮安、湖南长沙、四川开江,乃至西北宁夏、新疆等南北广大范围依旧十分常见。

麻花、油条的前身都是馓子。

在“吃货”苏东坡有关吃吃喝喝的日记诗词里也曾记录过这个美食,比如《戏咏馓子赠邻妪》中他就写“织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可见,馓子在宋朝时就非常流行,算得上是比较普及的特色美食了。

相比北方热衷吃馓子,吃清明粿可能是江南一带的标志。

不过,吃清明粿并非来自寒食节,而是来源于和清明节融合的另一个传统节日——上巳节。

没错,就是那个广西壮族要放假回家唱山歌的三月三。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由此衍生出来的祭祀高禖、衅浴祓禊、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著名的民俗活动。

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三月三日(上巳节)取鼠曲之蜜和为粉,谓之“龙舌料”以压时气;土人采茎叶和米粉,捣作粑果实。”

这里的“龙舌饼”,就是以鼠曲草和米面等制作而成的一种舌头形状的点心,类似现在清明粿的一种食物。

鼠曲草也即鼠麴草,菊科鼠麴草属植物,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开花,所以也叫清明菜。

由于不同地区的物产不同,清明粿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江南一带,人们吃的清明粿更多被称为“青团”。常见的除了豆沙、花生馅,还有肉松、蛋黄、鲜肉、冬笋馅的。

青团

除此之外,在南方如广东一带,还有饺子状的清明饺。馅多以咸味的韭菜、鸡蛋、豆腐干、芥菜、肉丁、竹笋为主。

清明饺

而在西南方,如四川的清明粑又是另外一种画风。

清明粑

另外,在四川的清明节前后还有一种传统的特色油炸小吃——艾蒿馍馍,混合着清明菜清香的艾蒿馍馍吃起来不会太油腻,反而很有绿色清新的味道。

艾蒿馍馍

唐宋时期的清明节,是一个欢快的节日。

尽管人们心头上还萦绕着一抹思念先人的淡淡忧伤,但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人们大都抛去愁绪去踏春。

宋 佚名《春游晚归图》(局部)

那些游春的南宋人都会吃一种叫做“子推燕”的面食,据说这是从前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

民间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非正史!非正史!非正史!

美食,不仅是一种味觉享受,也是一种代代相传可以吃进肚子里的“文化”。一道道清明美食,也寄托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值暮春,清明时节,吃上一口时令美食,延续我们血脉里那一份对春日的喜爱。

本文内容由小薇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