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成佛(成佛的法华经为什么不如念佛)
导语:佛陀晚年宣说的法华经,为什么被称为“成佛的法华”
释迦牟尼佛陀弘法四十余年,在众多法会上宣讲佛法,后由弟子整理成为文字性的佛经。这些佛教经典经过后人的长期发展,最后集成为三藏二十部经,包含了佛陀的最高智慧。
《妙法莲华经》简称为《法华经》,是佛陀晚年宣说的最重要的经典。《法华经》最早在印度及尼泊尔长期流传,其后辗转来到中国,成为中国佛教的最重要佛经之一。“妙法莲华经”中的“妙法”,即是指不二法,是一乘法。“莲华”二字,则是阐释“妙法”的主要内容。以“莲华”喻其妙理,可归为3个:其一,花与果同时而生;其二,“莲出淤泥而不染”;其三,内敛深藏,不显不露。在《妙法莲华经》之中,佛陀直指众生佛性本无二,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人皆可学法,人人皆可成佛。
佛教史上公认的最为重要的3部佛经,是《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被尊为“经中之王”。其中,《楞严经》被称为“开悟的楞严”,《法华经》被称为“成佛的法华”。那么,《法华经》相对于其它经典,有何殊胜之处?《法华经》为什么被称为“成佛的法华”?《法华经》是佛陀于王舍城灵鹫山上所说,其译文流畅、文字优美、譬喻生动,教义圆满。在中国佛教史上,读诵《法华经》成为佛教徒最为普遍的修持法门之一。《法华经》共二十八品,八万余字,脉络较为复杂,且内容相对比较分散。因此,初学者自己单单看《法华经》全文,不容易读懂读通,最好借鉴古德的注疏作为参考,将大有帮助。
《法华经》贯穿全经的主要思想之一是“一佛乘”思想。也即是说,一切众生,无论三乘或是五乘,最终悉归为一佛乘,没有余乘。在《法华经》之中,佛陀对于“一佛乘”的赞叹随处可见。那么,佛陀宣讲《法华经》的缘起是什么呢?在大乘佛法兴起的时期,佛法出现了大小乘的区别。“声闻”和“缘觉”为小乘或者二乘;与之相对的,菩萨则为大乘。在这种分歧的背景之下,佛陀便宣说了《法华经》;提出了“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崭新思想。将三乘融为一佛乘。并且强调,“声闻”和“缘觉”乃是方便说,最终要归于“大乘”以成佛为根本目标。以此,《法华经》开启了“回小向大” 的门径。
在《法华经》中,佛陀为所有弟子灌顶授记,指出一切众生在未来劫悉将成佛,给予了众生极大的信心。且详细开示了成佛的根本方法,使成佛不再显得如此神秘。
本文内容由小心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