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本自具足上一句(本自具足啥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大学》初解丨07-本自具足,只需自新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本自具足上一句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本自具足上一句(本自具足啥意思)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这是《大学》的诚意篇的内容,诚意是明明德的钥匙。在上一个篇章中,我们说明德是我们的心地宝藏,就像一个大仓库一样,我们的智慧都在里面。而唯有诚意这把钥匙,才能让宝藏散发光芒,才能让智慧得到彰显,否则就会被私欲所遮盖,智慧就会被障碍,智慧被障碍就是愚痴,就是无明。

但是很多人呢,并不了知自身就拥有宝藏,不知道智慧是本自具足的道理。所以作者就借用上古经典中的内容来举例,《康诰》《太甲》《帝典》三篇,都是《尚书》中的内容。

01 本自具足:《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克:能够。顾:观照,注重。諟:是。峻:大,盛大、伟大。

《康诰》是西周时期,周成王任命康叔治理殷商旧地民众所颁发的诰命。周成王将商国的遗民交给了康叔管理,让他能够彰明自己的明德去治理民众,而慎用刑法。

《太甲》是四朝元老伊尹对太甲王的告诫,让太甲要观照自己那天生本具的德行,彰明本自的明德。

《帝典》是帝王的经典,也提到了要彰显本来那伟大的明德之性。

举得这些例子,都是在说,明德是本具的。

儒家的思想,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其实解读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尤其是当圣贤智慧,被降维成了考取功名的文字时,其解读就变得非常的片面了,而且这种片面的解读一直流传至今,导致儒家被现代的人所误解。

在孔子的时代,孔子并不仅仅是教书的,他自己是修行人,他的弟子们也都是修行人,而不是现在影视剧所描绘的那种考取功名利禄的读书人。

而读书人的形象,是后来的人,通过科举制度下的儒家门人,来反过去揣测孔子以及其弟子们而得出的片面的形象。所以,总是会有一种迂腐的错觉。再加上近代受到西方的冲击,很多人愈发的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极端的认为近代的落后,是几千年前的孔子造成的,把自己的锅甩给了祖宗,真的是十分不负责任。

《大学》据说是曾子以及其弟子们撰写的,在这个篇章中,作者列举上古圣贤的语录,为了说明我们能够光明,是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光明本身,只是因为私欲障碍,光明得不到彰显而已。

明德我们有,私欲也同样存在,我们要化解私欲的障碍,所以作者又用了三个例子来说去除私欲的道理。

02 只需自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汤:商汤。盘铭:古代刻在盘器上的劝诫文辞。苟:假使。新:使清净无垢,引申为修正过失。

商汤的盘子上记载着这样一段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如同我们经常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刻在桌子上一样,都是劝诫之语。新,我们常常说改过自新,就如同盘子有污垢一样,我们要经常的清洗,让他保持干净,这是自新。

除了自新,我们也要使别人新,因为大家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就如同一个人陷入沼泽之中,手很容易就出来了,但是手也需要帮助脚出离沼泽,手与脚看似两个事物,但却又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众生也都是如此,并不都是完全独立的个体。

大家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父母孩子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家庭,员工领导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公司,君臣百姓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国家,国家环境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方天地...

作者举了《康诰》的一句话,“作新民”,就是周成王告诫康叔,让他不光要彰显自己的明德,更要将这明德之火,点亮商朝的遗民,让每个人都能除去私欲,让本来的光明彰显。

为什么这么说呢?紧接着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自商朝起就存在了,但是周朝能够一直彰显着自己的明德,虽旧仍新,王朝亦是如此,更何况商朝的遗民了。

最后做了一个总结,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这句话现在往往被用做 做坏事,但是这句话本来的意思,是君子能够最大限度的彰明自己的明德,能够将诚意的功夫做到极致,这也是儒家的精进之学。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大学》初解丨07-本自具足,只需自新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