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说文解字(但这个字叫什么)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说文解字谈文化:“但”从何来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但 说文解字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但,在现代汉语中表转折,常“但是”相连。在古汉语中常解作:只,只是。古今意义不同。
请参考下面例句:
1.盈缩之期,不但(不只,不表递进关系。)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3.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司马光《资治通鉴》)
5.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6.翁曰:“无他,但手熟尔。”(欧阳修《卖油翁》)
7.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魏禧《大铁椎传》)
8.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9.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10.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1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但,《说文解字》:裼(xī)也。《说文解字》:裼,袒(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认为此应为但字,与袒是古今字关系)也。《广雅·释训》:襢(同袒)裼,肉袒也。《玉篇》:袒,脱衣见体也。《说文解字》中有袒,解作:衣缝解也。音丈苋切,即今绽字。衣服绽裂近似于解开,所以引申为脱衣露体,是个分化字。
袒,有的是坦露上身。有的是坦露臂膀,分左袒和右袒。元代周伯琦《六书正讹》中就说:偏脱衣袖也。有个成语叫肉袒牵羊,这是战败国君的投降仪式,坦露身体,甘愿受罚。羊是古代的祭品。成语有告朔饩(xì)羊,饩羊就是古代用来祭祀的活羊。牵羊代表任人处置之意。
据《史记》记,载当年武王伐纣,微子就是这么出城迎接武王的。《左传》里提到郑襄公向楚庄王投降也是这样。再后来,战国时赵国老将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谢罪,也是坦露上身,背着荆条,意思是让对方责罚自己。后代还有抬口空棺材,群臣扶棺哭泣相送的。
左袒比较常见,比如在古代乡射礼上,射手都是左袒,这可能是古人衣服袍袖宽大,袒露左臂便于执弓的缘故。历史上,西汉时,吕后专权,太尉周勃谋诛诸吕,下令说:“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中皆左袒。后来,左袒成为偏袒的代名词。其实,偏袒也是有出处的,来自《战国策·燕策三》,当时,樊於期日思夜想向秦王复仇,荆轲找到他准备借他的头颅作为晋见秦王的礼物,借机刺杀秦王。樊於期闻听,袒露臂膀握紧手腕激愤不已,同意了荆轲的请求。原文: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右袒不常见,陈胜吴广起义时就是袒露右臂,这和在臂膀上系上白毛巾作标志一样的道理。还有说法是参加丧礼,或受刑时才会右袒。
另外,保持中立不偏向任何一方,叫做“不为左右袒”。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说文解字谈文化:“但”从何来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