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养殖技术要怎样养殖好(泥鳅实用养殖技术)
导语:泥鳅大家都知道,但是养殖并简单!不妨来看看
泥鳅适应性强,在我国一般的淡水水域都能生存、它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保受国内外人们的欢迎、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浮游生物、小型混甲壳类、尾虫及其幼体、扁螺和高等植物碎屑、藻类等都可作饲料,有时也食水底腐殖质或泥渣、现做产卵期是4~8月份,水溫20~30℃可正常孵化,25~30℃时孵化时间20~40小时。繁殖方法如下。
(一)天然繁殖;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的泥鳅)可达性成熟4~8月份分批产卵,以5~7月份为最盛。产卵水温25~26℃为宜。那产于水岸、水沟、水草、水田禾苗根际,一般体长10厘米的雌鳅产卵约7000粒。
(二)人工建池自然繁殖: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份开始产卵。开春后整理产卵池(水泥池或土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然后放人新水,待毒性消失后,再将亲鱼按雌雄比为1:3或1:2放入池中,每667平方米不超过200千克,进行精心饲养。当水温上升到18℃左右时放人人工鱼巢,鱼巢可用棕片、柳树根、水草制成,用竹竿将鱼巢固定在产卵泡的中央或四角,沉于水中。一般在晴天早晨,把附有卵的鱼巢取出放于孵化池或孵化容器内孵化,或将亲鱼捕起,鱼卵就在产卵池中孵化(亲鱼一定要捕尽,免得亲鱼吞食鱼巢上的卵子),经过1~2天(水温24C左右),就可孵出。
(三)人工催情繁殖:雌泥鳅胸鳍宽、短,末端圆;雄泥鳅狭长,末端稍向上翘,背鳍两侧有小肉瘤。雌泥鳅要选重50克左右、无伤病、腹部膨大,灰白色肚皮的个体。雄泥鳅应选择体大而强壮的。一般可采取2~3条雄的配1条雌的。雄泥鳅捕后饲养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泥鳅自然发情迟缓,需在4~6月份进行人工催情。办法是:先将雌雄体分养于两个瓷盆中,用纱布裹住鳅体,只露出尾部,在背部或腹腔处注射合成激素(LRH) 类似物(水产部门有售, 先用少量生理盐水溶解后注射)。用药量,雌鳅20~30微克,雄的减半。注射后同盆常温饲养,6~8小时即开始发情,雌雄靠近,激烈翻腾,不多时雌鳅便产卵于体外受精。产卵后雌鳅腹部两侧各留1个圆形产卵痕,可据此判断产卵情况。配亲后,经分开养息一段时间,还可再行催情、产卵。鳅卵呈灰黄色,稍比水重,微粘性。将其卵置于孵化箱放在室外流水中孵化,以防卵沉积而减少孵化出鳅数。常温下,两天左右即孵化出幼体,孵出两天后即可取食。鱼苗孵出3天后即可转人池中饲养。放养密度依饲养方式而定,半流式饲养每平方米放养15万~20万尼,静水池饲养每百平方米放养8万~10万尾。
鱼苗放养后,一方面要施肥,以繁殖浮游生物作为饲料,另一方面要投饵。鱼苗初期喂蛋黄、鱼粉,后期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开始为放养鱼菌总体重的2%~5%,以后增加到10%。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当长到4厘米时要进行分养,降低密度。整个培育过程可采用同青、草、鲤鱼混养的方法。一般1个月可长至全长3.3厘米,体重0.4克;1年可长至全长8.3~10厘米,体重7~9克;2年可达10~13厘米,体重10~15克。当鱼苗培养到体长10厘米,体重达10克左右时,即进入成苗饲养。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