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成都杜甫草堂的简介(成都杜甫草堂的来历)

导语:千古流芳:成都杜甫草堂

□黄河

01

过去十年间,我曾数次前往杜甫草堂,但一直没有动笔写过它。我怕写不好,亵渎了这千古第一草堂。事实上,如果仅仅是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其实也没什么好写的。因为已经成千上万人写过它了。这样的表皮文章,写与不写,其实也没什么差别。至少是,价值不那么大。

如果不懂草堂的真正含义,千万里来成都看一个“都市草堂”,你会非常扫兴的。草屋到处都是,更精致的,一些人造景点已经做到极致,至于更败落的,应该去山野里观看。

那么,草堂之于杜甫、之于成都,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历史意义?难道仅仅因为杜甫在这里避过难、它是杜甫困厄人生的见证吗?

如果仅止于此,也就罢了,不过是杜甫苦难人生的一个缩影而已!

事实上,也远不止于此。

02

大家都知道,杜甫是河南巩县人,生于712年,死于770年。他和诸葛亮一样,既没出生在成都,也没成长在成都,这里只是它们的人生驿站。当然,对于诸葛亮,成都是他非凡成就的人生终点。对于杜甫,这里确实只是他的“流寓”。

巩县,其实就是今天的河南巩义市,处于郑州与洛阳之间。或许正因为处于这两大繁华都市的中间点上,它才孕育了像杜甫这样的奇特人物——因为见识决定频度。当然,如果仅凭这点这样断言,那也太武断了,事实上也远非如此简单,不然80万巩义人民人人都可以成为杜甫了。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年间有名的酷吏杜周。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由此看来,家族与家学渊源对于后代也至关重要。我曾经到过临沂王羲之故居,看到王羲之巨大的家族与家学渊源,才知道王羲之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书王,也并非只凭一己之力可以达到的。细究起来,这确实是一门玄而又玄的学问。

杜甫青少年时期家庭环境优越,生活富足安定,一般这样的家庭容易出良才,也容易出纨绔子弟。但杜甫自小聪明好学,“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样的冲天大志,如果在初唐时期,或许当真可以大有作为。可惜杜甫生错了时代,生在了中唐乱世。

天宝六年(公元747)正月,唐玄宗突然心血来潮,想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于是命“通一艺以上者皆至京师”。奸相李林甫恐民间人士来到京都来揭露其奸恶,遂建言:所举贤能之士多卑贱愚陋,恐有言语污辱圣上德行。唐玄宗觉得似乎也有道理,改命郡县长官精加试练,其中超群出众者,写名籍送省,委尚书复试,由御史中丞监试,取其中名实相符者奏上。

李林甫又使奸计,让所有人到京师后,皆以诗、赋、论考试,宣布无一人及第。因此,李林甫上表祝贺“野无遗贤”。

这真是一出啼笑皆非的闹剧。问题是,唐玄宗也相信了这一结果,确实让人不可置信。

杜甫也参加了这场考试,结果当然是毫无悬念地落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举行太清宫、太庙、天地的三大祭祀盛典。杜甫献三篇《大礼赋》,得到玄宗赏识,命其待制在集贤院等候分配。因为主试者仍然是李林甫,所以他并没有得到任何官职。

天宝十四年(755),杜甫被授予小官河西尉,但他不愿赴任,于是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

这一年,杜甫已经44岁了,漂泊长安十来年,备受磋磨而一事无成,被迫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的闲职。44岁尚无大的作为,能奈何?更何况,就在这一年,安史之乱已经爆发了,唐王朝处于严重的危机中。

是年11月,杜甫往奉先省家,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是自己小儿子饿死了。

你一定想不到,诗圣杜甫一家的日子竟然过得如此凄惨!

经历自身的惨痛,又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危机,杜甫已经无心做官了。

公元755年2月,安史之乱爆发,太原、洛阳、潼关相继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于759年弃官入川,躲避战乱。这才与成都结缘,与成都的草堂结缘。

03

公元759年,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成都的好朋友严武等人接待了他,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这就是后世所称的“杜甫草堂”。

严武,陕西华阴人,虽是武将,但也写诗,对杜甫很尊敬也很友善,与他时有诗歌唱和。严武两次镇守四川,几乎是严武镇守哪里,就邀杜甫就跟随哪里,也能够得到相对的生活保障。

760年春,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所以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但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至于杜甫辞职的原因,这里不好探究,或许是看不惯世相,或许是无法适应严武的风格,或许是心境不好,总之是辞职了。其实这之前,严武数次邀请杜甫出来为官,都被杜甫婉拒了,所以最后才勉强出任了这个闲职。

公元765年,严武暴病逝于成都,享年40岁,杜甫最后的屏障消失了。然后又开始在四川各地漂泊——当然,每一地都有官员朋友佑庇,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不然,也许他会去世得更早些。

成都这四五年间,虽然有严武照顾,但杜甫的生活依然很艰难。“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饥饿的孩子不管你是不是父亲,反正饿了就要问你要吃的!

这是何等窘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这是何等无奈与悲切!

当然,如果仅仅是写了苦难,这也不是杜甫,还有他在困厄中的人生与社会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才是他一生的追求。这种追求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杜甫的政治理想,也可以称为人文理想,是贯穿杜甫一生命运的红线与思想红线。他固然关注个人的生存处境与生存现状,甚至对生活的艰难有切肤之痛与切肤之寒,但他更关注天下苍生的冷暖与疼痛,有着贯穿时空的忧国忧民、悲天怜人的光芒。四川人民极其欣赏这种品质,因此对他爱之入髓。所以历朝历代,都把他奉为“诗圣”,这不是“仙”,而是楷模与榜样!

从这个角度讲,世界是公平的,你待苍生厚,苍生必不待你薄,只不过,不在生前就在生后。生前,苍生也自顾不暇,生后,苍生如有顿悟,子孙后代必然为你披上万丈光芒。这就是成都杜甫草堂千年不倒的真正奥妙!越到后来,越光照千古,光照世界。据说当今整个东南亚,日本研究杜甫的热度比我国还高,杜甫诗作在日本的流传,也比我国民众还深远!

04

杜甫旅居四川这8年左右,留下了400多首诗作,占他一生所创作诗歌的三分之一。除了大家熟悉的《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塞外忽传收蓟北》之外,还有《春望》、《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不要以为杜甫只会写悲情的诗,这诗是不是充满闲情逸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等喜悦与细腻,一般人可以表现得出么?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谁能把花写出这等水平?这是不是由花及人的典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谁能把离乱写得如此经典?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谁能把成都代言得这么好?

一个人与他的诗,已经把一座城的魂和韵都勾勒出来了,这座城如何不怀念他?

有了这么多千古奇绝的诗歌,成都杜甫草堂如何不千古流芳?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