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的三种方法(整本书阅读方法梳理)
导语:整本书阅读,四个步骤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
莺飞草长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
借读书日后续,与大家交流如何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
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读整本书”的观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也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増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已经被课标制定者重视。
整本书的阅读在于一个整体,不同于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阅读了一本书,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分“预读——浏览——阅读——交流”四个步骤。
“预读”着重以激发学生阅读期待预读。预读先欣赏封面或封底,以“书名、书的类别、作者、书的封底”为激发学生阅读的主线,在预读前先给学生预设好以下的内容:①书名:从书名与封面设计想到什么?想要从书上获得什么?如果是我,怎么写这本书?
②书的类别:是文学类或是非文学类的书籍?文学类书籍注重感动与 熏陶,非文学类书籍注重行动与印证。
③作者:是中文书写还是翻译著作?(牵涉到文化背景的考虑,作者 所提供的见解是否是人性普遍的问题,还是文化情境的差异?文字的流畅性是否 因翻译而有影响?)作者背景如何?(作者擅长的文类与写作经验、风格如何?)
④书的封底:了解书的内容概要与风格,建立读一本书的概念。
“浏览”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了解书本体例。让学生先浏览目录,了解书本的结构方式,是因果式大纲?还是并列式大纲?而序可先看也可阅读全书后再看,先看的好处是了解作者写此书的用意,缺点是破坏了阅读探索的乐趣;也可以在全文读完后再看,以作为统整之用。“阅读”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与文本、作者直接对话。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画记或摘要书中重点、精彩句子或生句、生词,做好眉批,有疑问或心得、灵感时立即写下,以作阅读后整理之用,最后要撰写读书笔记,写好读后的理解与感悟。“交流”则是让学生把自己阅读后的理解和感悟跟同学交流,提炼、深化阅读感悟。交流中要求学生说出:第一,自己看的书的整体结构,是如何将标题、目录化为问题,对作品内容进行梳理,掌握全文大意的?(培养客观理解的能力)
第二,阅读材料的优点在哪?我喜欢、认同的部分及原因是什么?(培养感受与赏析能力)
第三,有哪些疑问需要理清及有哪些不认同的观念?(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
第四,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相关的经验与应用的空间?(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处世智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阅读材料表现的主题是什么?通过统整与思考后,有什么启示与感想(提升价值观与培养圆融成熟的人生观)
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话题,欢迎你留言,彼此交流。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