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即理也什么意思(礼即礼集)
导语:讲谈《传习录》7:“礼”即是“理”,就是天理的表现
【原文】爱问 : “先生以 ‘博文 ’为 ‘约礼 ’功夫 ,深思之未能得 ,略请开示 。 ”
先生曰 : “ ‘礼 ’字即是 ‘理 ’字 。 ‘理 ’之发见可见者谓之 ‘文 ’ , ‘文 ’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 ‘理 ’ ,只是一物 。 ‘约礼 ’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 。要此心纯是天理 ,须就 ‘理 ’之发见处用功 。如发见于事亲时 ,就在事亲上学存此天理 ;发见于事君时 ,就在事君上学存此天理 ;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 ,就在处富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 ;发见于处患难 、夷狄时 ,就在处患难 、夷狄上学存此天理 。至于行止 、语默 ,无处不然 ,随他发见处 ,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 。这便是 ‘博学之于文 ’ ,便是 ‘约礼 ’的功夫 。 ‘博文 ’即是 ‘惟精 ’ 。 ‘约礼 ’即是 ‘惟一 ’ 。 ”
【讲解】什么是博文?什么是约礼?是理解这段话的要点。
博文 、约礼,语出 《论语 ·雍也 》 : “君子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 ! ”“畔”,就是叛,离经叛道。孔子说,君子如果能广博地学习,又能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徐爱问:“先生认为‘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我思考了很长时间还是没能理解,希望请您大致地讲一讲。”
文,通“纹”。可以这样领会,老虎每到春、秋换季脱换新毛之后,虎皮的文采更为光泽,斑斓耀目。古人认为,君子虽不能像老虎那虎纹般光泽斑斓,但也可以像新换的豹纹那样文采斐然。
王阳明告诉徐爱说 : “ ‘礼 ’就是 ‘理 ’ ,所有天理、真理乃至道理、心理,具体表现出来了就是“文”, ‘文 ’中隐藏的看不见的就是 ‘理 ’ , ‘礼 ’和 ‘理 ’是同一件事 。
“博学于文”,广泛地学习前人的典章文献。 “约之以礼”,用“礼”来约束自己。“礼”,就是履,履行,学了就要做。“博学于文”,就是《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要广博地去格物。“约之以礼”,就是《大学》里讲的诚意、正心、修身。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也可理解为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约礼’是要让心达到纯粹的天理,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在 ‘理 ’表现出来的地方下功夫 。
接下来,王阳明举了从‘理’的外在表现上下功夫的几个例子:比如表现在侍奉父母时,就在侍奉父母这件事上达到纯粹的天理;表现在侍奉君主时,就要在侍奉君主这件事上达到纯粹的天理;表现在身处富贵、贫贱时,就要在身处富贵、贫贱时达到纯粹的天理;表现在身处患难或居于蛮夷之地时,就要在身处患难或居于蛮夷时达到纯粹的天理。
在《6》谈到,学知利行的人,存心养性事天。这几个例子,都是学知利行的人存养天理的事。存养天理表现在具体事物上,就是“博学于文,无论有所作为还是无所事事,无论是与人交谈还是处于静默之中,没有一处不是这样,随着天理呈现于具体的事物,而目的就是求得至精至纯。
王阳明总结道:‘约礼’就是‘惟一’,就是用礼来约束人与天理的统一,而天理只有一个。”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