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何谓仁义礼智信(什么是仁义礼智)

导语:何谓“仁” “义” “礼” “智” “信”五常? 3分钟清楚明白!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基础。儒家把"义"与"仁"、"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

1、仁。修心,优为聚灵,敬天爱人,是为仁。

“仁”—— 会意字。从人,从二。意思是两个人在一起。

两个人愿意走在一起,表明相互之间都有亲近的要求,否则就不会走在一起。

因此本义是——两个人亲近友爱。

另一种说法从人,从上。指社会中的上等人,并引申出精华的意思。

最早写作"|二",即一竖二横,一为阳,二为阴。

“仁”也可代表数目字,复数。指"不仅是我一个人,还有我以外的很多人“;比如“同仁”,情感深厚的同事,“同仁”就比“同事”要高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对待每一个人。

“仁" 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所以排在最前面

仁,亲也。--《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礼记·丧服四制》

▲动物界的爱心: 鸡妈妈带小鸭子。有爱心吧。

▲动物界的爱心: 东北一个动物园一只母老虎早产,第一次当妈既没有奶水又不会带娃,还可能伤害虎宝宝。动物园向社会求救“找奶妈”,一个市民把刚生产的哈士奇贡献出来当奶妈。哈士奇母性大发,爱心满满,这也是“仁”!哈哈

2、义。对利,能拿六分,只拿四分,是为义。

“义”的繁体字为“羊+我”,会意字。

"我"是兵器,又表仪仗,而仪仗是高举的旗帜,"羊"表祭牲。合起来的意思是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牺牲。

本义: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不惜牺牲。

▲ 最有名的桃园三结义。可见“义”字之在国人文化中之分量!

以前有“起义”,傅作义也是"起义",深明大义,跟了这边。在此不展开。

现在的“义工”、“明星义演”、“义诊”、“义赛”“义捐”都是——不拿钱干活!

可敬可敬!

《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同本义,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 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宋·苏洵《六国论》

以忠义勉其子,过庭多长者之言。——明·钱谦益《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

3、礼。做人,对上恭敬,对下不傲,是为礼。

关于礼,最有名的说法孔夫子的:“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说文解字》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最初的礼是指宗教祭祀拜神中的规矩、讲究,再历夏、商、周而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典章制度,再历经孔、孟子及其追随者、后代的儒家,们不断充实其内容,成为了一套区别贵贱、尊卑、长幼、亲疏的社会秩序的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依规矩行事,其含义与最初的祭祀拜神有很大的不同。

▲ 繁体字中的“礼”,由“示”“曲”“豆”组成,要演奏曲子,用农作物大豆来拜祭。

▲ 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 两种和平的暴力,就是法律和礼貌。

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歌 德

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 ——卡莱尔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

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 ——Arthur Schopenhauer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歌 德

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高尔斯华绥

永不向权势低头,但要摘帽为礼。 ——Jim Fiebig,NANA

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也。 ——吴兢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孔子

4、智。做事,大不糊涂,小不计较,是为智。

“智”——会意字兼形声字。聪明,智力强。

字从知从日,知亦为声 zhi。

“知”=“矢”+“口”,说出去的话像弓箭一样准,一语中的,精准表达。

“智”=“知”+“日”,每天都知道,你说是不是智慧聪明呢?

▲ 智者孔明诸葛亮。

然后智生于忧患。--《荀子》引《孟子》

甚智其子。--《韩非子·说难》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智术浅短。--西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少年智则国智。--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信。对人,表里如一,真诚以待,是为信。

“信”=“人”+“言”。

会意字。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信,诚也。《说文》

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林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