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同传的好处和坏处(同传的定义)

导语:译论||同传能否真正的做到一心二用?

本文转自:译匠

同传口译经常会做multi-tasking,也就是说优秀的译员需要学会一心多用的技能。但科学上又有很多理论指出人的大脑是无法真正做到一心多用的。今天我们分享一篇来自资深同传老师樱桃羊的文章,她也是我们交传冬令营广州站的主力老师,欢迎小伙伴前来学习。

问:一心不能二用的理论和同声传译的存在是否矛盾?

因为想训练自己边听外语边翻译边记笔记的能力,所以搜索了一下关于“一心二用”“多线程工作”的问题,发现很多答案指出对大脑的研究确定了人是无法真正一心二用的。只能不断中断并转换任务。

但是很难想象同声传译的时候大脑是一段一段的转换任务(因为集中在其他任务上一秒钟都会漏听几个单词),同声传译的技巧和上面这个不能一心二用的理论是否矛盾?

如果想要训练边听外语边翻译边记笔记的能力,是否可行?该如何做?

樱桃羊:我是做同传的,也是教同传的,所以会基于自己的实践和教学经验作答。由于是经验主义而非实证主义,难免主观,未必科学。

说起科学,有科学家专门研究过同传时的大脑神经活动,如果确实想深挖,可以去T&L之类的在线数据库搜索一下,不过似乎大都为欧语之间的转换(我感觉就跟我翻粤语进普通话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大胆猜测欧语同行一心二用的程度不会有我们高)。

呃,首先,我觉得你的训练方法可能需要改变,一上来就同时做三件事情,而且还是听+译+记笔记???这样做有两大问题:

第一、虽然不知道你说的笔记具体是怎么记的,但职业同传的工作一般不包括做笔记,我们在箱子里确实会准备纸笔,但只供偶尔记一下数字等需要视觉化的信息(个人习惯而已,不是必须,很多同传不需要这样做也一样翻得好),或者是写东西提示搭档(就像《翻译官》第一集程主任那样》。

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去同传现场,等会议结束了,跑同传箱子检视一下,如果里面有废纸,上面可能写满了东西,但那个“笔记”和交传译员用笔记法记的“笔记”完全是两回事。

当然,纸上也可能根本没几个字,也可能画着乌龟,也可能写着各种吐槽。因为,同传本来就不一定需要做笔记,同传训练里也没有所谓的笔记法教学,如果有人这么教,我会觉得他是没有做过同传的骗纸。

第二、如果之前你并未接受过专门的同传训练,那这三管齐下的训练法堪称还没学会爬就去跑马拉松了。

即便是英语底子非常好的学生,同传的入门级训练也是从源语跟读开始,即传说中的影子练习(shadowing),也就是听英文跟读英文,听中文跟读中文,拉后3-5个字词(也可能更长)左右,这是非常重要而且持续时间极长的训练,很多同传即便工作多年,还是会时不时练练影子。

源语跟读主要训练听说同步的能力,听包括听源语内容(input) 和监听自己的跟读(output),初学者往往听了其一就听不了其二,自己的声音和源音互相干扰,两边打架,如果你克服不了这个问题,适应不了边听边说的状态,肯定做不了同传,只能做交传,但交传其实也需要一心多用,因为译员也要同时做好几样事情:听+分析+记笔记,只是对分心的要求没有同传那样高。

说回影子练习,影子听着容易,做起来难。

一般来说,训练要求是:

1,将自己的跟读内容录音并回听,看是否有和原文不符之处,还要细听这些不符之处属于哪类(表达问题、语法错误、发音不准、句子不完整等等),有些问题我是要求学生尽早消灭的,比如句子不完整,在同传中简直是灾难!有些则可以容忍,比如轻微的表达问题。

2,跟读完后,马上复述源语大意,到了后期,还要能够在跟读后马上回答和源语内容相关的问题(但不会太细,我只会选择学生听懂之后应该能有印象的内容来问,同传不是交传,不需要对短期记忆有太高要求)。这个要求比第一个还重要,你跟读可以出错,只要内容还能大致听懂,可算过关,但如果你跟读完美流畅,之后却对听过的内容毫无印象,那就扑街了。

影子训练一段时间后,可以上纸笔做分心练习了(multi-tasking),一边跟读,一边纸上写数字,从1写到100,或者999写到1,只写双数、只写单数神马的,难度任君选择——桥多嘛呆,不是说同传不用做笔记的吗?

没错,但分心练习写的东西都是和源语内容无关的,所以不能算笔记,目的是为了训练你一心多用的技巧,我个人认为这里的一心多用指的是思维转换,因为等攻克听说同步关后,你适应的只是“听源语说源语”的状态,为了向“听源语说译语”的最终目标迈进,你需要分出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源语内容有关但并不直接相关的表达问题,并迅速给出解决方案:如何选词?如何断句?如何调换语序?等等。

分心练习不涉及表达(表达是顺句驱动技巧需要解决的,张维为的《英汉同声传译》和李长栓老师写的书都讲过这个技巧),但可以让你很好地去适应“听着A,想着B,AB两不耽误”的状态。

《翻译官》里也有类似的训练场景,就是程家阳逼着乔菲听录音数台阶那段。哎,跟写数字比起来,数台阶太小菜了吧,如果想加码,还可以边跟读边写一篇作文^_^ (必须是和源语内容无关的作文)

影子训练还可以有多种变体,比如听源语说源语但表达不能和源语完全一样(即paraphrasing in source language),或者跟读练习结束后,用译语总结源语内容(summarizing in target language) ,等等。基本上都是帮助学生从“听源语说源语”过渡到“听源语说译语”的训练方法。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一整套做下来,大四的英专学生在一个半月后,一般都能初步适应做同传的状态:我会选一篇非常简单的演讲,语速、语音都选easy mode,当作新手村的低级小怪兽让他们打,结果基本上都做下来了,虽然听录音肯定能找出不少错误和问题,但至少他们惊喜地发现“我真的可以听着英语说中文啊!” 然后便有信心在打怪升级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但要注意哦,这些学生均是重点大学英专全年级前15-20名,也就是说他们的英语基础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听力和口语,这是接受同传训练的基本前提。如果一篇文章让你安安静静地听,你都听不懂,那就不要妄想去练影子了,老老实实先把听力基础打好是正经。

至于同传和一心不能二用的理论是否相悖,其实没有太大讨论的必要——相悖的话,该理论不攻自破,因为同传早就被实践证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相悖的话,那这个理论对“一心二用”的定义就和同传并不相同,如果有兴趣进一步研究,可以搜索口译学术大牛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理论,看看同传的精力分配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