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得平常心名言警句(修得平常心下一句是什么)
导语:王阳明:修得平常心,才能驾驭人生的祸福
王阳明:“心既是理,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古人有句话叫“相由心生”,我们的心会在外貌上呈现出来,这里并不是单单指容貌的美丑,而是神态。
心地善良的人,自然和颜悦色,心底丑陋的人,即便看起来漂亮,也会给人尖酸刻薄的感觉。
我们的言行就是复杂内心的反映,按照王阳明的所说的,要让人的言行举止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就要从内心入手,只有内心达到至善纯粹的境界,才能收放自如,不为外物所控制,也不为欲望所左右。
王阳明:“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
王阳明的弟子请教他问:为什么天地间的善难以培养,而恶又难以去除呢?
王阳明就举了这个例子告诉他的弟子,当人们在赏花的时候,肯定是不喜欢看到花的旁边有杂草的,因为杂草的出现影响了花的美观。
这个时候,草对于你来说,就是恶的。
而当人们需要用到草的时候,却又认为它是善的。
这种好恶之心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自己的自身的私欲而产生的好恶之心罢了。
圣人的心里是没有善恶的,只有放空自己的,才不会让内心摇摆不定。
而这种无善无恶的状态,就是内心特别安静的时候,这个时候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而有善有恶的时候,则是气动的时候,心动的时候,这个时候内心自然不知所措,一片茫然。
王阳明:“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王阳明的学生问他,平时思想意念总是很乱,有事情做的时候,自然是很忙的,可是没有事情做的时候,也忙,这是为什么呢?
王阳明说道,这世间的万物本来就没有一刻是停止的,但是这千变万化之中,是有一个主宰的,这个主宰则是不变的。
能这个主宰就是我们的心,只要你的心平静下来,人虽在动,心也能不焦不躁,亦不会有心累的感觉。
只有把心静下来,才不会陷入莫名的慌乱之中,才能观察到自己的念头,转变自己的观念,将自己的心放到天地之间,自然能找到那份从容自在。
王阳明:“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王阳明的父亲是状元,但是他的心思却没花多少在考试上,因此多次参加会试都落榜了。
可是他却不觉得落榜有什么耻辱的,于是就有了上面这句话,世间的人都认为考试落榜是很丢脸的事情,可圣人王阳明经历过几次落榜,却能坦然面对。
在他看来,既然是考试,自然有上榜和落榜的事情发生,如果我为被这件事所影响,因此而心烦意乱,这才是我的耻辱。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感觉很是焦心,并非是这件事伤害了我们,而是我们的心被这件事情所累了。
自己心态拖累了我们整个人的精神,与其在埋怨中度过,不如笑对每一天,生活本就是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
王阳明:“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王阳明说不着一分意思,就是要心胸广阔,不要把将怨恨和计较放在心中。
人们心态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太过在意得失。
心中在意,便将自己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屋子里,自然看不到外面广阔的天地,就会变得郁郁寡欢。
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糟心的事,糟心的人,令我们心生怨恨和抱怨,但这只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糟,伤害的只有我们自己。
古人有句话叫:“牢骚满腹防断肠”,只有放下心中的抱怨情绪,开阔心胸,才能有容乃大,人自然也能中正平和了。
王阳明:“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而无铜铅之杂也。”
王阳明用纯金来比喻圣人,圣人并非无所不能,而是他的心就如纯金一样纯粹精一,不会被各种私欲杂念所牵绊。
宇宙万物,因为虚空能容纳万物,人的心要空,才能不被外在的事物和自身的欲望所控制,才能做到纯乎天理,包容万物。
如果将内心填得满满的,各种欲望,各种执念,各种想法,各种偏执,就如同“铅铜之杂”,心灵自然会背上包袱,难以自在。
本文内容由小洁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