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活着很简单(“活着”)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名著导读:聊一聊《活着》识的简单福,珍惜眼前人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活着很简单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活着很简单(“活着”)

如果说有一部文学作品,让你读过以后再也忘不掉的话,那无疑是一部极好的文学作品。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用着极为冷清的语言,却能让你泪流雨下的话,那无疑是一部伟大的悲剧。如果有一部文学作品在你读时悲痛万分,再看到还是忍不住拿起来的话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名著。这几点《活着》都占了。

我第一次打开《活着》这本书的时候是小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的时候,在亲戚家中。大人总有大人的话题,无聊的孩子总要找点事情去打发时间。无意中看到了残旧的一本书,于是我打开了它。只一眼我便跌落到了富贵的生活,一个每天只知道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幼小的时候我并不明白一个拥有富裕的家庭,贤惠的妻子的富贵为什么要堕落到这种程度。直至龙二的出现,温水煮青蛙一样的赢走了富贵的每一分钱。我长舒了一口气,果然这样,世界本该如此。但是后来看到富贵把变卖房产、田产的钱换成担子,一担一担的挑给龙二的时候,突然有些惋惜,一栋房子盖起来千辛万苦,推到了可能就在一夜之间。一个家庭的维系千辛万苦,可是要覆灭它也可能就在一夜之间。生活给了富贵因果,但是却让所有的家人去承受,而富贵的狐朋狗友们确作鸟兽散。

而富贵的妻子家珍,并没有因此劳燕分飞而是与富贵一起共患难,不仅让人又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富贵又过上了踏实的日子,我想或许对富贵来说散尽家财不见得是坏事,至少他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活着。

富贵的父亲离开了他们去了更一个世界,让这种平静的生活添上了一笔意料之中却又无法逃避的伤痕。紧接着富贵的母亲又生病了,富贵去求药时被拉了壮丁,被迫离开了他那个放不下却又被命运裹挟到别处的地方。

最终富贵回来了,家中老母已经撒手人寰,家珍还在家中与儿子女儿等待着他。虽然遭受那么多苦难,但是一家人的感情确越来越深刻。直到龙二因为犯了阶级主义错误,送到刑场去执行枪决的那一刻,富贵看到临死前的龙二,龙二看到一边的富贵,不甘的说,自己是替富贵而死。

确实,假如富贵没有散尽家财,富贵还是那个纨绔的少爷。那么地主阶级的富贵很有可能被送上刑场。富贵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认为好日子就要来了。

而我那个时候就看到那里,因为书后面被撕掉了,只剩下这些,当时的我内心很糟糕,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后面的内容撕掉。当然后来我读了全本我也很庆幸当时只有这些,让我对富贵这个残忍的世界依然抱有一丝希望的光。

在我看来后面的内容现实的有一些残忍了,一个和睦的家庭,儿子因为给县长的妻子献血,被抽干了血死去。多么的悲哀、多么的现实、多么讽刺。我们高歌人人平等,我们很多先驱为了人人平等这一口号献出的年轻的生命,而真的能人人平等吗?我们真的相信过人人平等吗?

儿子的死给这个原本千疮百孔的家庭重新拉开了悲剧的序幕,女儿难产死在了产房中,妻子因此而不堪忍受丧子之痛辞别人间,当成自己儿子一般的女婿被砸死在了工作的岗位中。留下了外孙苦根与富贵为伴,但是可怜苦根忍饥挨饿太久了,被豆子活活撑死。留下了富贵和一只待宰的老黄牛与富贵相依为命。

我们抬眼看一看,这个世界,不同的年代总在赋予着人不同的苦难。我们望眼所及也尽是苦难,苦难就是苦难,不值得被任何称颂。人人都想要避开苦难,但是苦难之所及,眼睁睁的压在了苦难之人的身上。有的时候很难说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但是活着的人总会找一个活着的理由。其实人生下来、活下去本身是没有任何理由的,人虽然要经历那么多生离死别,但是生命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就是生命的使命。

把《活着》和《老人与海》比较,很多人觉得驴唇不对马嘴,但是我认为应该这么比较,《老人与海》中,的人像鱼,吊钩像命运。生命再苦难,人也会把他当做对手,咬牙与之干到底。或许这就是海洋文化的魅力。《活着》中,人就像那一只黄牛,压迫、苦难、长鞭加深,低头忍受,就像富贵儿子有庆在死的时候,富贵顿在角落无声的痛哭一样。这种力量不是《老人与海》中那种“斗”的力量,而是“恕”的力量。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名著导读:聊一聊《活着》识的简单福,珍惜眼前人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