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分班了家长别担心可以通过这3点来上课吗(开学后分班)
导语:开学分班了,家长别担心,可以通过这3点来了解分班“潜规则”
关注语文教学发展,解决语文学习困惑。
开学第一天,不少家长都非常开心,把“神兽”送回学校,家长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但是也有家长表示,非常焦虑,新学期,孩子分班了,换了同学和老师,他们究竟能不能适应呢?关于分班的那些事,小岛老师也分享过不少经验了。对于新学期分班,家长没必要太紧张,所谓的按照成绩、按照家庭背景、按照家长职业分班,其实在现实教学管理中,不太存在。有的家长会说,开学一看班级表,自己没有进入重点班,或者好老师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总是心里不舒服的。但其实这也是对学校的不信任,分班在大部分家长眼里似乎都有“潜规则”。
虽然成绩是一方面,但对于基础教育部分,老师们当然是希望一个班集体的成绩是均衡发展的,而不是掐尖。有些学校为了升学率,可能会集中优秀学生,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背景差不多,成绩差距不是很大,分班的意义往往是以下3个方面。并不会存在所谓的“潜规则”,而且对于分班的调整,大部分学校都是公开透明的,小学阶段的分班,也是为了进行更好的教学活动,家长应该关注的是,开学后,引导学生快速融入新的集体,帮助孩子去应对分班带来的心里失落。
1、分班潜规则:关系户班级
有不少家长反映,在开学前,老师家访也会谈到分班的问题,其实是提前知道分班的结果。那么分班的潜规则之一:关系户班级是真的存在吗?至少在小岛老师的教学实践中,是没有遇到关系户班级的。当然也会有个别的关系,比如老师的同学,别的老师的熟人,这些孩子在班上,其实也没有得到过特别的关照,大部分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所谓的特别关照、关系分班,也只是家长们对自己没有分到心仪的班级一个解释的理由。对于老师来讲,有熟人的孩子在自己班上,无非是在家校沟通上,可以做到更直接和熟悉了解。
对于不少学校,他们的分班原则,主要还是参考孩子的一个整体发展水平,比如性格、身高,因为不能一个班级都是高个子,整体班级的身高要平均。这也是分班考虑的因素。还有性格,分班前的家访,实际上就是对性格的一个探访。有的孩子活泼、有的孩子内敛,大部分班级里,我们都可以找到性格突出的学生,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一个班级里总有那几个“胖同学”、“闹同学”、“静同学”。所以,家长们不必紧张,应该多了解自己的孩子,认清他们的性格和学习特点,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融入新集体。
2、分班潜规则:按照平均成绩
高年级的家长最紧张的就是按照成绩分班,分到了慢班家长不开心,分到重点班,学生压力大。以为进了好班学习就能高枕无忧,其实都是源自对孩子学习能力的不了解。在每一次分班前,老师都应该向家长沟通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为什么分到好班,孩子在学习上学需要哪些努力和进步?让家长了解,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分班并不是决定学习道路的方式,按照分班潜规则,平均成绩,也是为了均衡班级班里,让学生都能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比如有一些学习能力的学生,一心很想进入重点班学习,觉得很光荣。家长也会按照学习能力,来定位孩子的学习方向。其实关于成绩分班的潜规则,不少老师也不会按照一考定终身的择优原则。而是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不断进行调整,如果抱着进入重点班学习就很光荣的心态,那么一旦因为调整又回到普通班中,对孩子学习自信的打击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很多家长在一开始能够认清,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一个什么水平,选择符合孩子学习能力的班级和教学模式才是最适合孩子学习的方式。
3、分班潜规则:家长如何提出自己的诉求
家长如果觉得孩子没有进入自己心仪的班级,或者是喜欢的老师带班,那么该如何提出自己的诉求呢?我认为,家长应该先保持冷静,先让孩子去发现新班级的美和新老师的优点,适应一段时间后,再去提出自己的诉求。关于分班潜规则,很多家长觉得自己是没有关系,才被分到没有经验的老师带的班上。并不是这个原因,新老师的班,其实更注重和家长的沟通。新老师在教学经验上尽管不足,但是他们一般都比较谦虚,而且现在老师们的教学素养也都挺高的,家长应该首先保持一个信任。
如果是一定要提出换班,或者对分班结果有异议,家长可以先找老师进行沟通,再找学校的领导,提出自己的诉求,学校毕竟是一块净土,分班也是透明和公开的,家长认为学校有潜规则也可以按照正规的流程去反映。开学第一天,你还遇到了什么令人困惑的事?欢迎留言评论。
本文内容由小纳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