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细读曲则全的道理是什么(老子二则文言文翻译曲则全)
导语:《老子》细读,曲则全的道理
曲则全
老子对一切事情的思考,都是辩证的,是反向的。在关于自我保全的问题上,也是如此。他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曲则全者,岂虚语哉?”
为了达到全,就要先从曲开始。为了达到直,就要先从枉做起。为了达到盈,要从洼开始。为了达到新,要从敝开始。为了有所得,就要从少开始。为了天下无人可与己争,就要从不争做起。这里所说的一切,都是出于辩证的观点,而从反向入手的。
曲则全,是以保全自身为目的。曲是柔弱的表现,只有柔弱,才能保全。这与老子所说的“柔弱胜刚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相通的。若一味刚强,可能有折断的危险,故不如以柔弱求保全来得保险。所以老子主张以柔弱的曲来求得保全。
枉则直,枉是弯曲之意,有时直线前进不能到达目的地,只有曲折迂回,才能达到直线前进不能达到的目的地,所以枉到最后仍然是直。
洼是低洼,水向低处流,所以地势低洼了,就能使水流向此处,最终水盈洼处。先洼后盈,洼的效果最终仍然等同于盈。
敝即陈旧,陈旧至于极点,终会迎来新的,若是新的,则逐渐变旧。从最终的结果看,宁愿先旧后新,不要先新后旧。
少是不足,此后不断努力,逐渐就会增多。多为过度,多则惑,如老子所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凡是过度的多,都会使人产生困惑,乃至发狂。所以老子要人立足于少,而不要一味求多。
不与人争,则无人与己争,可见主动不争可以使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实质上就是要保证天下永远在自己手里,不被别人争去。从侯王的立场看,这是最大的利益所在。争端一起,谁也不能保证永操胜券,所以靠争得天下保天下,不是上策,老子的不争之争,才是上策。
以上诸事,以如何保全自身为最重要。一般人也知道委曲求全,是以委曲从顺的态度,不与物忤,来求得保全自身。这种保全,其心情必然严重压抑。因为你从顺于别人,是在委曲自己的前提下做到的。委曲自己,就是放弃自己的思想与主张,按别人的意思办。一个人的思想与主张,来自于他的立场与利益,放弃自己的思想与主张,就等于放弃自己的立场与利益。以此为代价来得保全自身,就是没有灵魂的自我,如同一具僵尸,虽获保全也无任何意义。这样的委曲求全,可能会使别人对自己更加欺负与蔑视。如果以为一味地忍让就是谦德,那也只会使世上的恶人高兴,而使善人受到更多的伤害。
老子的曲则全,不是如此简单的委曲求全。在曲或枉之后,还要采取各种办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一味地委曲自己,谦让别人,至于曲枉之后采取怎样的具体办法,就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机动了。老子的曲,只是保存自己的前提,首先保存自己,然后再想办法,去争取最后的胜利。这是老子曲则全的生命力所在。周易里说:“尺蠖之屈,以求伸也。”也是这个道理。曲就是暂时的屈,但目的是为了下一步的伸。没有下一步的伸,这个曲屈就是毫无意义的。这样看来,曲除了委曲之外,还有与物委蛇的意思。
委曲自己以从顺别人,这是第一步,而与物委蛇,就是第二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指从老实向滑头的转变。表面与众人同其波,这叫同流合污,但内心里并不同意世人的态度,可又不愿表示自己的真正思想,不明确反对众人,以免与世人冲突,这就是虚以委蛇以保身的哲学。中国古代有句名言叫做明哲保身,就是这种委蛇哲学的运用。但是,只是保身,还不算真正的明哲,保身只是一种手段,目的还在其后的以屈为伸,以退为进,这才是老子思想的精髓。
更进一步地,曲则全又是按照事物的本来之理去做事。为了达到目的,有时就要适当地采取曲线迂回的方式。事物的发展变化没有直线式的,因各种原因,会有各种阻碍与波折,所以,虽然想直线前进,直抵目的地,但在实际中不可能做到,于是不得不曲线迂回前进。只要目的合乎事理,具体的路线与过程就可以忽略不计。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