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白居易的涧底松(涧底松是什么意思)

导语:白居易一首《涧底松》:是存在抄袭?还是另有新意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左思,大家或许不很熟悉。但是谈到“洛阳纸贵”这个历史典故,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在中小学历史考试中经常遇见过。

那位令“洛阳纸贵”的高人呢,就是左思,西晋著名文学家,其风靡一时的代表作是《三都赋》。

左思呢,还有一首很有名的诗歌《咏史·郁郁涧底松》,深受后世文人捧读和喜爱。诗歌原文如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唐朝诗人白居易也写有一首《涧底松》,却引发了文学业内人士的热议,焦点矛头一直对准白居易的“职业道德”问题,称其有抄袭左思诗歌之嫌。

那么,白居易所写《涧底松》是存在抄袭,还是另有新意呢?

01

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涧底松》是怎么写的呢?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很显然,白居易《涧底松》一诗的命名及寓意,是由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而来,这是所说存在抄袭之嫌的第一处。

其实,这一点可以不攻自破。历史上同题自作诗者,可谓不计其数,比如李商隐写过“枯荷”,白居易写过“衰荷”,王翰也过“败荷”,都是“残荷”一类,但所表达初衷却是各有千秋的。

白居易与左思同写“涧底松”也是如此。只不过,左思在先,白居易后来学之,颇有同感,另笔写之。

02

左思的“涧底松”是借物咏怀,尤其是借历史典故以抒发自己的内心抱负,对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那种不合理、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

因为两晋时期推行门阀制度,即便是再有才能的人,只要是出身寒微,根子不红,就会受到排挤和压抑,如同“涧底松”一样,你虽有“松树”一样的伟岸与高俊,然而生活在“涧底”,而不是“高山”,就永远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白居易的“涧底松”呢,同样也是在为这种重士族、轻寒门的现象叫冤屈、鸣不平,这是所说存在抄袭之嫌的第二处。

尤其是白居易诗中“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一句,与左思的“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几乎是同出一辙。

这里呢,他们共同引用了“金张与汉貂”的典故,也就是指汉宣帝时的高官金日磾和张安世。二人奢华无度,后用来代指贵族;汉貂也就是貂蝉,本义是指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这里借指高官,而不是三国时期的美女貂蝉。

其实,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有体会,抄袭、模仿与借鉴、化用是有明显区别的。

白居易的诗《涧底松》呢,是化用了左思诗中的典故,又自我创新创意,用“原宪”与“金张”、“牛衣”与“貂蝉”做以鲜明的对比,更觉生动形象,抒发感情更为强烈。

“原宪”是孔子的学生,为人贤能俱佳,一生追随没落不得志的老师;“牛衣”是指牛御寒的东西,以麻或草编成。二者都可以称得上“寒门”的指代对象。

如此一比,白居易在左思的基础上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提升,使诗歌作品社会性的普遍价值更加宽广。

03

白居易的诗《涧底松》更为可贵之处在于他敢于发声,面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就像鲁迅先生一样“呐喊”,而左思呢,只是在借“冯唐”的历史典故踌躇“彷徨”!

具体体现在他们诗歌的末句表述,可见其中奥妙。

左思写到“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啥意思呢,就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冯唐何人呢?,他是汉朝的一代名臣,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左思的呼喊是显得那么柔弱无力,也只不过借古一泄私愤吧。

而白居易呢,“涧底松”只是一个切入点,他所引用的典故也仅是一层铺垫,他在诗歌的最后作了振臂一呼的“怒吼”: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珊瑚”的意思不必多说,这里代指贵族吧。“白榆”呢,古代乐府诗中常用来指星星,这里就是指简单的指榆树,寒门的代称吧。

大家想象一下,平凡的榆树又岂能与珍贵的珊瑚树相比。但是榆树却高植上天,珊瑚却沉生海底。这里也验证了诗人所写的“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何况当时白居易当时由翰林学士转任左拾遗,位虽不高,职在谏言,时间是公元809年(唐宪宗元和四年)。

虽然有他的职责所在,但他更是在为当时的社会普遍现象发声,不是为了自己,更是唐朝统治下的天下众生。

我们再品读一下“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这句警言名句,多么的直白与平实,也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哲理,而白居易当时身为朝廷命官,竟然公开亮明观点,实在是难能可贵。

作为先人的左思,也应该为此而骄傲吧。

04

大唐时期著名的“牛李党争”就出现于唐宪宗一代。而白居易恰巧赶上了这个历史机缘。

据国学大师陈寅恪论述,李党乃出自魏晋北朝以来之山东旧门,以李德裕等为首;而牛党则多为唐高宗、武则天以来,用进士词科致身通显之新兴寒族,以牛僧孺等为首。

而“牛李党争”呢,持续接近四十年,最终在唐文宗时期以“牛党”胜利而结束。

白居易就是属于新兴寒族之列。他的这首《涧底松》中所写“貂蝉与牛衣”就是一种暗喻,“牛衣”是大众化、平凡类的,理所当然是寒门寒族的借指,更是映射了“牛党”的代表人物牛僧孺。

就此意义而言,相对于左思含蓄的“涧底松”,白居易的“涧底松”则在传承了左思的内蕴之外,更突出了对国家、对天下、对众生直接的关爱与忧愤,是在借物咏怀基础上的言志与爱国。

所以,陈寅恪先生说,白氏此题不独采用太冲此诗之首句以名篇,且亦袭取其全部之旨意,初视之,颇似充数之作,但细思之,则知其实是有为而作,不同于通常之拟古之诗篇也。

文|鹤鸣甘棠

参考文献: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晋书·刘毅传》、习古堂国学网等

本文内容由小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