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逆向思维的哲学依据是什么(逆向思维的解释)

导语:“逆向思维”的哲学解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即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例如,看到小伙伴掉到水缸里,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司马光面对险情,叫大人已来不及的情况下,运用逆向思维,果断把缸砸破,创造性的“让水离人”,成功救了小伙伴性命。

敢于逆向思维,敢于“反其道而行之”,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向对立面方向转化,从问题的相反方面寻找或创造条件,深入地进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新问题,树立新思想,创造新境界。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要善于分析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物理学家法拉第深受辩证法思想的影响,既然电能生磁,说明电和磁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这种必然联系在一定条件下肯定可以相互转化,也就是说既然电能产生磁,磁也必然能产生电,经过十年不懈努力实验,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逆向思维有无限多种形式,是由于联系的无限多种条件,不同条件的联系决定事物的多方面的属性,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既可以从传统的、熟悉的方面认识事物,考虑问题,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认识事物,考虑问题,创新方法。

例如,老师是传统课堂的主体,也是传统课堂的主导,老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讲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在实践中也是按即成的理论和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面对复杂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条件,创新解决新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老师们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标,鼓励、激发孩子主动学习、主动求知、主动担当、主动作为。

本文内容由小曲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