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读书心得怎么写(思考快与慢读后感悟)
导语:《思考,快与慢》读书心得
《思考,快与慢》是一本介绍我们在做判断和选择时我们的大脑如何运行的书。书中揭示了我们有两个系统在主宰着我们的思考与决策,只是我们自己不自觉而已。
一、关于本书
行为经济学流派的经典力作,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经济学分析结合的方法,第一次对于影响个人和群体经济决策的偏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它认为人并不是理性的经济动物,相反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理性,偏见与生俱来,与直觉紧密相关
二、核心内容
人类的思考模式可以拆分成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系统。前者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系统,后者是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在人类的决策行为中,由于慢思考系统的懒惰,很多时候会由快思考系统占据主导。而快思考的直觉存在很多缺陷,容易导致种种偏见和失误。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地动慢思考系统去弥补,提高决策质量。
三、精华部分
全书的三个重点内容:第一在系统1和系统2都会起作用的前提下,人类的思考模式有什么特点;第二如果系统1在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会导致什么样的偏见和失误;第三如何利用系统2来避免系统1带来的偏见和失误,改进我们的思维。
1.第一个重点内容, 在系统1和系统2都会起作用的前提下,人类的思考模式有什么特点?
每一个人的大脑里都存在系统1和系统2,对于日常问题,用系统1就可以做出直觉判断;对于复杂问题,需要系统2发挥理性,用慢思考来解决问题。系统1和系统2处于一种合作分工的状态,如果能实现合理分工合作,人的思考将会事半功倍。
2.第二个重点内容,如果系统1在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会导致什么样的偏见和失误?
卡尼曼对直觉导致的偏见和失误,进行了非常系统深入的研究,比较典型的是三种偏好和四种效应,把它们叫做系统1的“七宗罪”。
①第一种,是典型性偏好,就是人们会过度关注典型事件,而忽视了典型背后的概率。
②第二宗罪,可得性偏好,如果一件事情更容易出现在大脑里,人们就认为这件事情更容易发生。
③第三宗罪,因果性偏好。系统1有个特点,喜欢对事物进行因果关系解释。它的解释在两种情况下特别容易导致偏见。第一种情况,是对随机事件进行因果关系解释。第二种情况,人们会对回归平均值的结果进行因果关系解释。
④第四宗罪,光环效应,是指先接受了事物的一些信息之后,这些信息就会影响自己对事物的整体判断和理解。
⑤第五宗罪,锚定效应,指的是在评估某一个未知事物之前,先估计一个参考答案,叫锚定值,然后再来调整。问题是在估计参考答案的时候,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往往并不准确,即便是再去调整,也会出现巨大的评估误差。
⑥第六宗罪,框架效应,指的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描述,会导致你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判断。
⑦第七宗罪,禀赋效应,是指当你拥有某个物品之后,你就会觉得它价值更大。
这七宗罪,是人类思维模式的固有特点。在它们的影响下,快思考和直觉判断,会导致判断失误,产生偏见。
3.第三个重点,如何避免系统1带来的偏见和失误,改进我们的思维?
既然偏见和失误往往与系统1的主导地位相关,要解决问题,原理上来说就是放慢思考,主动激活系统2,对系统1的直觉思考结果进行理性检验,弥补系统1的缺陷,减少那些由直觉产生的偏见和错觉。要激活系统2就需要刻意的提示,可以是自我提示,也可以是来自于外部的提示。
外部提示往往是更加有效的。这背后又和人类的一种心理特征相关。你质疑别人往往会比质疑自己更加轻松。当独自奋斗、独自决策的时候,身边可能不会有多少旁观者,而当身处一个机构之中,身边就会有很多旁观者。这些旁观者会用他们来自于系统2的慢思考,来帮自己纠正系统1的快思考,可能导致的错误。
①卡尼曼教我们一招,叫做事前验尸。它只是一种有意识的激活系统2、启动慢思考的集体决策方法,也就是让我们在对一件事情做决策时,先假设这件事情将来会失败,然后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下导致这件事失败的可能原因,同时按重要性和概率进行排序。
②卡尼曼还有一招,叫做饮水机闲谈,就是让决策者在决策之前,到比较轻松的环境,比如办公室的饮水机旁,听听大家的闲谈和批评。去面对这些批评虽然不容易,但是比起自己鼓起勇气自我批评,还是容易得多。
无论是听别人的闲言碎语,还是自我反思自我批评,目的都是一个,让思考慢下来,让系统2运转起来,尽量避免系统1的直觉思维和快思考,可能给你带来的偏见和失误。
这本书加深了我对“动脑子”,“三思而后行”这些词的理解,很值得再读一遍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