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张居正改革对明朝到底是好是坏(张居正改革失败导致明朝覆灭)

导语:张居正改革对明朝是希望还是毁灭?瞧瞧万历中兴前民不聊生的模样

1、张居正改革是加速明朝毁灭的帮凶吗?

近代学者在研究张居正改革这段历史时,通常有两种观点:

1、张居正改革带来的腐败和弊政,是加速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2、张居正改革减缓了明王朝覆灭的速度,对加强明朝的综合实力,起到了显著的功效。

以上帝视角来看,两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

【张居正】

前者认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在给国家带来赋税收益的同时,也为官员贪污提供了新的名目,也就是——火耗。

张居正改革措施中“一条鞭法”规定,百姓按照该交的税额要以白银或者实物的方式收缴到国库,这个民间收来的散碎白银在入国库前需要重新熔铸成“银锭”,银子熔炼期间有一定的损耗,百姓需要按照缴纳的税额再收二成到五成的损耗费用,这就叫做火耗。

【一条鞭法】

后者是从张居正改革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出发,认为其缩减赋税名目,使百姓生活安定,国家财政增收,是利大于弊。

因为在张居正改革六年前,户部统计的数据中心表明太仓(明代储存财政赋税收入的仓库,包括钱财和物资)仅存银130万两,而应支官军俸银135万、边饷银236万、补发年例银182万,三项通计总支出银需553万两。

而经过张居正改革之后,户部的统计表明,太仓的存银达到700万两白银,存粮达1300万石,足以支撑国家数年的开销。

《明神宗实录》记载其成果:十年内海寓(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综(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询经济之才也。

由此可见,张居正改革对于明朝的贡献也是实打实的,总体说来,是利大于弊。

【张居正剧照】

曾因张居正在父母死后,不愿放弃官位回家守孝三年,而痛骂张居正是“禽兽”的邹元标,也在晚年为被废弃已久的张居正“新政”鸣不平,希望恢复新政。

聊完了张居正改革对国家财政的帮助,接下来咱们再聊聊民生方面。

2、张居正改革与民生

在张居正改革前,《广平治略》记载了这样一句当时形容赋税众多的民谣: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

七斗的粮食,六斗交给官府,这样的比例虽有些夸大之言,但也说明当时百姓生活方面确实是存在着很大问题的。

追根溯源,除了民间地方官吏收入过低,存在贪污受贿的现象外,最大的原因还是百姓需要维持几十万皇室宗亲的供奉,负担太大了。

【明代官员工资表】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于皇室宗亲的政策便是“限制权力,富养到你玩物丧志”,这条政策在朱棣夺建文帝的权之后,贯彻得更加彻底。

皇帝此举,出自想要消磨宗亲的野心,让他们安于富贵,可长此以往,随着明朝宗室人员数量的不断增长,国家财政的压力也日益加大。

这一局面使得明王朝的纳税体系出现了很严重的弊病:占据国家绝大多数阶层的皇亲,不仅没有纳税,反到要国家耗费大量财富去养闲人。

长此以往,国家财政先扛不住了。

面临着这样百废待兴的局面,张居正的大方针在开源和节流的选择上,如果要缓和阶级矛盾,势必会动摇地主和皇室宗亲的利益。

咱们看他政治和经济上的措施:

政治上,张居正“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具体落实下去,就是整顿吏治、裁剪冗官,每半年对地方报上来的政绩进行一次考察,凡是不合格的便降级处理。

经济上,张居正采取“测量土地”,明确交税大头和精简赋税、推行统一赋役两种方式并行的手段,维护普通百姓的利益,好做到“粮不增加而轻重适均,将来国赋既易采纳,而小民如获更生”。

【张居正】

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实施后,确实给万历朝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明王朝灭亡的节奏。

但由于他本人贪污受贿,打压异己的行径,也使得其得罪了很多人,这次改革最终也在他死后以失败告终。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本文内容由小梓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