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长孙无忌为什么会被赐死(长孙无忌为何被杀)

导语:长孙无忌为何会断送唐朝君臣互信的局面?

我们翻看唐朝的历史时,都能看出从李渊唐朝建立开始,一直到后面武则天称帝,唐朝时期的任何一代皇帝都在改变历史,但是除了皇帝以外,唐朝还有一位很厉害的人物,他与唐朝两任皇帝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前言

而且在唐朝还有个规律,当时的皇帝对于朝廷中的大臣并不信任,他们可以将国家大权交给后宫的人,例如武则天,也可以将权利交给身旁的太监。

甚至是像安禄山这样的异族人,也不相信自己选出来朝廷中的大臣,其实唐朝刚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就像当初的贞观之治,魏征直谏,皇帝与大臣共同治理天下,同时也开创了贞观之治。

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一个人,他就是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当初也是开创贞观之治的功臣之一,更是凌烟阁排名二十四的首位,他为什么会断送唐朝刚开始的君臣互信呢?

曾经看到影视剧“大明王朝”里有一段非常好的对话,大概意思就是,人会随着他当下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他的所作所为都是由自身所处的位置来决定的。

这句话对应到长孙无忌身上也是合适的。

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手下时,他只是一个普通想为唐朝尽力的大臣,李世民是一位极度出色的皇帝,能跟随在李世民身边效力,长孙无忌任何的小心思都只能被藏起来。

随着李治继位后,长孙无忌没有压制他的人,这样产生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大,臣强君弱,面对巨大的权势诱惑,并不是能不能这么做,而是必须要这样做了。

贞观十六年,大唐因当初权利结构的问题爆发了一场夺嫡之战,长孙无忌代表着当时的关陇贵族势力,看着李泰把前一任太子东宫的遗老李承乾击败,然后又将李泰击杀。

而当时大唐刚经历了一场夺嫡之战,已经经不起再一次的折腾,而当时这些贵族背后希望李世民将李治立为太子,如果李世民拒绝的话,大唐的动荡可能还会持续很久。

为了国家尽快安定,李世民并不是很愿意地将李治立为太子,而李治也一直都听自己舅舅长孙无忌的话。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李治继位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当时做了一件事情,也令大唐后续的几位皇帝都不敢相信朝廷中的大臣。

长孙无忌为了铲除反派,曾借着房遗爱谋反的时期,将山东贵族以及李唐的宗室一起铲除。

当时天下贵族分为两个,一个是关陇贵族,另一个则是山东贵族,双方势力所代表的的权势都不一样,关陇贵族他们都曾是来自草原的胡汉混血人,他们正是通过军事开创了隋唐。

而在关陇贵族活跃的那段时间,隋唐的领土都扩大了很多,而山东贵族则是代表五望七姓,可以称之为都是名门望族,当时朝廷不管是崇尚武力还是文治,这两大集团都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

史记:二月,甲申,诏遗爱、万彻、令武皆斩,元景,恪、高阳、巴陵公主并赐自尽。上润谓侍臣曰:“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匄其死,可乎?”兵部尚书崔敦礼以为不可,乃杀之。万彻临刑大言曰:“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岂不佳,乃坐房遗爱杀之乎!”吴王恪且死,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乙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并坐与房遗爱交通,流岭表。

除了这两大势力就剩下了皇族,李治继位后,对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也很敬重,在他刚继位的时候,长孙无忌一直在尽力辅助,甚至当时朝中的大事,如果长孙无忌不在的话,李治都不敢轻易决断。

随着一个人的出现也就注定了长孙无忌的命运注定凄惨,这个人就是武则天,当时武则天是李世民的才人,但是被李治看中后却想将她立为皇后,自然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

本来这件事长孙无忌并没有权利去管,但是他偏偏要去劝李治这件事情,或许是很多的事情李治都听他的,以至于长孙无忌心底就觉得李治就应该听他的,但是却没有想到这件事情李治异常的倔强,两人互不相让。

后来李治为了征求长孙无忌的同意,甚至带着武则天亲自登门去看望长孙无忌,李治希望能得到长孙无忌的支持,但却没想到依旧被拒绝,这也让武则天心里开始仇恨长孙无忌,这颗仇恨的种子也就此种下。

李治其实是想通过这件事情清除掉一些老臣,他也希望自己有亲政的机会,所以最后李治还是坚持将武则天封为皇后,再经过武则天的谋划,长孙无忌以谋反未成被发配至黔州地区后来李治想重新审理长孙无忌的案件但是长孙无忌已经被武则天派去的人逼着自尽了,自此唐朝的一代重臣也就这么死去了。

其实对于长孙无忌来说,他根本没有必要去阻挠李治将武则天封为皇后,他可以慢慢向李治灌输,可能是因为他年纪大了并没有考虑这么多,而李治正需要立威的时候长孙无忌却跳出来反对他,这时越反对的事情,李治偏偏要反着来,其实可以换种说法,长孙无忌变相的成全了武则天,也改变了当时唐朝运行的正常轨迹。

如果您觉得文章有意思或者有您独到的见解,欢迎留言咱们一起探讨。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梓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