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ps过时了吗(ps以前叫什么)

导语:PS还没出现的年代有后期处理这玩意吗?

1987年,托马斯·诺尔发现他的苹果计算机无法显示带灰度的黑白图像,打算写个程序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兄弟约翰·诺尔对此很感兴趣,两兄弟在此后的一年多把这个软件进行了多次改进。终于,在一个展会上接受了一个观众的建议,把程序改名为Photoshop。

现在这个年代我们所谓的PS、P图、P过了吗,都来自于这个80年代末期出现的软件。

所以问题来了,PS还没出现的年代有后期处理这玩意吗?

或者我们换个说法,PS是电脑软件,针对的是数码照片的后期,那么胶片年代有后期处理这玩意吗?

玩数码后期的人应该都知道,除了PS这个软件,我们还经常用一个叫做lightroom的软件进行后期处理,这个软件没有PS那么强大,主要用来调整明暗和色彩。

Lightroom意思是明亮的房间(亮房),对应的是不是有个darkroom(昏暗黑漆漆的房间),事实上darkroom的翻译是(冲洗胶片的) 暗房,所以lightroom这个名字就在致敬darkroom这个词,数码时代我们可以在明亮的房间(lightroom)里处理照片,每一步调整都是可见的,无需像胶片年代那样在暗房(darkroom)里冲洗照片。

Darkroom暗房里能做曝光调整和颜色调整吗?

我们先来说说曝光调整,这张是非常有名的照片,叫做《大眼睛》,是解海龙老师在90年前后拍摄的,这张照片作为希望工程的宣传图被大家所知(年轻的孩子们估计不知道了)。那么这张黑白胶片是如何进行后期处理的呢?

《大眼睛》这张照片的拍摄,使用的是尼康F3相机,80-200mm变焦镜头,柯达TMY400黑白胶卷。拍摄时按人物的脸部测曝光,曝光补偿为加三分之二档。后期胶卷冲洗时,我把显影时间缩短了30秒,底片反差稍大但还是能接受的,要在照片放大制作时加以弥补。对相纸曝光是以人物脸部做的试样,整体曝光后,再做局部的加光处理。在这张照片放大制作过程中,只采用了局部加光的处理手段,还是很容易把握的。另外,还可以尝试:用中性配方的显影药液与硬性、软性反差的黑白放大相纸配合使用;用硬性、软性配方的显影药液与中性反差的黑白放大相纸配合使用;也会出现更让自己喜欢的黑白影调、黑白反差。(摘编自《解读黑白浅影》)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国外的照片。

加光减光、迫冲、加云、开眼、两底接放、修版这些是胶片时代的后期技术,曼·雷大师还因为暗房技术玩的太夸张引起过争执。拍风景,有个绕不过去的人——安塞尔·亚当斯,他说过“拍摄是谱曲,后期是演奏”这样一句话,他最经典的“区域曝光法”也是基于后期处理的。

亚当斯回忆道: “我在测光表正面加一节管子,把它的视角减少到大约15°左右。当然,我需要用4去乘侧光表所测得的任何部位的亮度值。在这一景色中,我可以断定表现出质惑的最明亮部分的亮度为160烛光/平方英尺,把这一亮度置于七区。我发现,右边最暗的树所具有的亮度(测光结果是3烛光/平方英尺)落在一区。由于树林挂有一层薄雪,它的平均亮度落在二区和三区。除了呈箭头状的明亮瀑布之外,最明亮的部分要算是云彩了。我估计瀑布的亮度大约有500烛光/平方英尺。为了提高树木的亮度,我本来可以使曝光增大2倍到4倍,但是这样可能会失去我认为照片会表现出来的某种透明的光亮感。鉴于对底片进行的这种最低的曝光,显影是要比正常区域提高一区。这就使得(本来位于七区的)高亮度达到八区的亮度标准,并且各种明暗层次会普遍显得明快。”

亚当斯用遮挡和加光的暗房技术来进行局部曝光调整,从而拍出这些从暗部到高光都细节满满的照片。

局部曝光调整、增加反差这些不同样是我们数码时代的后期技术之一吗?或者说我们这些用PS和LR调曝光的技术,源自于胶片年代的暗房。存下这些图,以后指不定可以用来打脸那些不懂摄影和后期的人。

然后我们来说说调整色彩,lightroom有个功能叫HSL,就是调整每个颜色的色相、饱和度、明亮度。

对于彩色胶片的冲洗,一样有类似的技术,冲洗彩色胶卷要用到各种化学药剂,需要恒温的环境,有兴趣可以搜搜柯达C41,买点亚硫酸钠,碳酸氢钠,硫酸氢钾,对苯二酚之类的自己玩彩色冲洗。

当然,胶片的调色更多是由彩色放大机混光通道改变RGB三种光的占比来实现。

好吧,我知道你们已经开始看不懂了,我要说的是,这中间显影、漂定工序,或者你的药剂液体浓度温度不同,最后照片的色彩也不同,对于大师来说,利用这些工序和药水,可以调出他想要的色彩,也就是说暗房技术一样可以调色。

以上这些内容,我得出一个结论:lightroom软件的后期处理完全可以在胶片暗房中完成,可以说lightroom的这些后期技术就源自于暗房。

说完LR,我们来说PS,我们都知道PS的后期技术可不仅仅是局部曝光调整和颜色调整,还有磨皮、去除斑点和杂物、把人P掉、合成之类的,那么这些在暗房年代能完成吗?

1907年,袁世凯想把岑春煊搞倒,蔡乃煌得知这个情况,为了讨好袁世凯,到照相馆找到岑春煊与康有为的照片,令照相馆将两张照片合成一张,好像两人聚首密商事情的样子,献于袁世凯。袁世凯大喜,立交奕劻密呈慈禧,作为岑春煊交通乱党的证明。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件靠摄影后期技术来污蔑对手的案例。

这张康有为伪造和光绪的合影也是合成的,那个年代可没有PS哦!

如果你玩PS,肯定知道这两个工具,你有没有好奇为什么加深减淡要用这两个图标?八成没有。

我们用铁丝或者木棒做个这样的工具,圈圈里搞点纱布用来档一下光线,洗出来的照片就不变黑了,这就叫减淡工具。

加深工具也是一样,像不像一个半握拳的手?挡住地方不变黑,没挡住的地方变黑了,这就是加深工具。

你以为PS的这些功能源自于哪里?还不是当年的暗房技术。

PS里还有个玩意叫正片叠底,你如果了解胶片你就知道胶片里有个玩意叫正片,两张正片叠一起就叫正片叠底,这样处理的照片透光率降低、图像变暗。

我们现在看到妹子照片都会问美颜了吗?那么几十年前有磨皮技术吗?

有的

1、钢针刮底片

2、用笔画

3、铬酸洗剂控制反差,有点类似数码时代降低清晰度的效果

4、放大光源柔光,类似数码时代的模糊工具

好家伙,胶片年代连磨皮都有了!还有啥是胶片年代能做到的?

校长你不厚道啊,你怎么把何应钦与王柏龄P掉了?

斯大林同志呢?

少了个人?

少了个人?

三张合成为一张,就问你怕不怕!你用PS能做到这个吗?

墨索里尼有种你别把人P掉啊!

问:PS还没出现的年代有后期处理这玩意吗?

答:有的。合成、磨皮、把人P掉、P个人上去、局部曝光调整、改变颜色这些

后期技术在PS还没出现的时候就有了,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如果谁再和你说“后期处理是造假,不是摄影” “摄影是还原真实,少后期”,你可以拿这些图去反驳他,如今数码时代常见的PS后期技术:“调色、曝光调整、合成、磨皮、去除瑕疵”这些技术在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就有了,胶片时代的摄影大师们用的后期技术和如今的我们区别并不大。

本文内容由小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