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毛选讲解(80%的人都不知道毛选中藏着人生转折的答案)

导语:人生“避坑”指南——《毛选》教我们的方法论(上)

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

——《毛泽东选集》第3卷

1.两位大佬的谈话

人非圣贤,犯错实在是难以避免。

但我们能不能采取一些方法,减少错误的发生呢?

延安时期,当时负责中组部工作的陈云,也曾和教员交流这个问题。

陈云觉得,自己经验少,所以犯错误多,而教员在中央苏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犯错误少。

但教员却告诉陈云:“你不是经验少,而是思想方法不对。”

并且建议他,学点哲学。

后来,陈云把教员从井冈山到延安写的著作都找来看,研究他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再次考虑,错误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他的结论是,

凡是错误的结果都是由行动的错误造成的,而行动的错误则是从认识的错误来的。

也就是说,

犯错,主要是由于主观对客观事物认识上有偏差。

而《实践论》,正是一篇谈论认识和实践关系的哲学文章。

因此,相比于《毛选》中其他许多进行具体经验总结、具体政策表达的篇目,对我们来说,《实践论》似乎也更具有实用价值——我们能从中探寻出一些思想方法,以便在解决问题时,少犯点儿错误。

2.去读书还是混社会?

《实践论》开篇处说,处理不好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可能会犯两类错误:

一种是教条主义错误 —— 把权威人物的话或书中的只言片语当成了圣旨,却不知道变通,结果往往是吓唬了别人、坑害了自己。比如,所谓的”可防可控,不人传人“。

另一种是经验主义错误 —— 也就是拘守于自身个别的、特殊的片断经验,看不到事情的全局或情况的变化,虽然也很辛苦,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比如12年当太监,49年入国军。即使饱尝了肉体和精神的苦楚,也很难有什么发展前景。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掌握书本知识的人,要向实际方面发展,做实干家,积累街头智慧,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吃得开。

毕竟,对于任何一件事,人类所能表达并记载下来的信息,其实都是极其有限的。或许这些信息很关键,但现实往往要比这些叙述和记载琐碎、复杂、幽暗、立体得多。

所以对学习者来说,这些知识往往显得很片面,它们与自己当下问题的结合,还需要一个很大的调试。去做很重要。

至于拥有实际经验的人,他可能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很久了,获得了很多街头智慧,甚至是”血的教训“。

这样的人则要多读书,认真学习理论,让自己的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打破眼界上的天花板,理论性的看待这个世界,以便提高个人的上限。假以时日,或许就”非复吴下阿蒙“了。

中国的史书,把这叫做「折节向学」。

不然可能就会像斯大林说的那样,

”理论若不和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纳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