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的“营老爷”(潮汕营老爷简介)
导语:潮汕民俗特辑之二:营老爷
一、 “老爷”名称的由来潮汕人的信仰崇拜,是“多神崇拜” ,包括祖宗崇拜、自然崇拜、佛道诸神崇拜(如城 隍、关爷、妈祖、南极大帝、玄天上帝、吕祖等) ,更多的是民间创设奉祀的杂神(如三山 国王、安济圣王、双忠圣工、雨仙爷、水仙爷、龙尾爷、珍珠娘等) 。
由于潮汕人所信仰崇拜的神明级别不分高低、 神庙无论规制, 狭义上, 女性的基本统称 “ 娘娘 ” ,男性的一律唤做 “ 老爷 ” ;广义上,“老爷”是神明的统称,表达了人们对神明的敬畏。
二、关于营老爷简介“营老爷”的“营”字,是借用其发音。潮汕“营”的意思,有巡游、展示的含义。而“老爷”,则是该地区人们对各种神祗的统称。有人把营老爷成为迎老爷,但这种活动并不是“迎接”神仙们,而是把神仙请出来走街串巷,意在巡视四方,所以如果要用现代汉语表达,“游神”似乎更接近。
迎老爷是由乡闾的伯公祭祀发展而来。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在一个镇内每日一 村各村轮流“闹热” (相当于北方的庙会)并且迎老爷。
三、营老爷的活动迎老爷是一个祭祀活动,村里的青壮年会抬着八抬大轿,抬着老爷走遍村里的大路和 小巷,游行队伍庞大,队伍包括标手(扛标旗) ,牌手(举牌) ,轿夫,乐手组成。迎老爷是 祈求今年风调雨顺, 全村平安。 迎老爷时村民可以用手摸一下老爷, 相传可以带来好运气并 且保一年平安。
四、营老爷游行由几百人组成的游行队伍, 有敲锣打鼓的、 有英歌锣鼓表演的、 间有唱潮剧角色的„„ 第一波人是由乡里面的元老们带头走在最前面。
第二波人是穿着各色各样潮剧戏服的花旦与小生们个个肩膀上扛着顶一面大旗,大旗 上面绣着栩栩如生的龙与凤和一句吉祥的成语,如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五谷丰登等等。 第三波人是潮汕最具有代表性的英歌锣鼓表演团队挥舞着手中的木棒向人群走来,每 个人的脸上都布满着喜悦、 喜气之情。
英歌舞是一种民间集体舞蹈。 舞蹈取材于梁山好汉闹 元宵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情节。英歌舞的人物,按梁山好汉相貌画脸谱并穿相应服装, 如关胜花脸红须、李逵花脸黑短须、 武松小生装扮、鲁智深花脸短须和尚装束等。 舞蹈演员 各手握一对彩色木棒,舞蹈时在手中翻转,边打边起 “ 花 ” 。
舞蹈动作以南派武功为基础,刚 健有力。 伴奏的鼓乐仍以潮州大锣鼓等为主, 舞蹈者还配合鼓乐不时发出整齐的吆喝声, 显 得气势恢宏,严肃而又庄严。由于讲求对称性,除了上述讲述的男英歌的表演阵势,还有女 英歌。 女英歌的讲求的是刚中带柔, 木棒的敲击响亮游乐。 身姿的旋转又不失女性妩媚。
第四波人是锣鼓队。游行队伍的器乐演奏,包括拉二胡,弹古筝,吹箫,敲锣,打鼓, 弹奏这些乐器的大多数乡中十多岁的青少年。 青少年会在游行前每个晚上的固定的时间进行 练习,还会有乡中的深知乐器精髓的老一辈的人指导。
还有第五波人、第六波人„„整条队伍沿着本乡镇及临近乡镇的主要干道进行巡演。 看的人们都拍着手掌,高声喝彩。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