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枢府瓷价格(枢府瓷怎么鉴别真假)

导语:枢府瓷的市价为什么那么贵?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1.“枢府”瓷的由来及其正名

元代景德镇在青白瓷生产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卵白釉的新品种,由于这种卵白釉瓷中发现有“枢府”字样,因此人们称为“枢府窑”器。

“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自唐朝代宗(公元763—799年)初设枢密使开始,历经五代、宋、辽、金数代,元代以军事为重,“枢府”仍承袭旧制,具有“枢府”铭的卵白釉瓷器,应属“枢密院”的定烧器,是毫无问题的,但传世这类卵白釉瓷大多是没有文字的,只有极少量有“枢府”铭。

近年来,在景德镇湖田地区发现,在同一窑址,早期烧制青白瓷,稍晚出现“枢府”瓷和青花瓷,说明元代景德镇并没有一个专烧“枢府”瓷的官窑窑场。从国外留存的大批元代外销的卵白釉瓷看,这类瓷器决非全部为官窑产品。

因此,长期来把元代的卵白釉瓷统称为“枢府窑”器是不恰当的,但为了照顾历史上的习惯称呼,以称这类卵白釉瓷为“枢府”瓷比较妥当。

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元

2.“枢府”瓷的特征

(1)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说,比青白瓷更厚。

(2)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而近似鹅蛋色)。

(3)枢府瓷器形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见,极少大件器,最典型的枢府器,其碗为小底足,这种小足的足径,一般均为碗口径的三分之一。

(4)枢府瓷中的折腰器,是突出的造型,一向为人们所称道。

(5)枢府瓷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丁突起,且有明显旋纹。

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元

3.“枢府”瓷的鉴定要点

枢府瓷的时代问题是比较复杂的,过去往往把所有枢府瓷都判断为元代,这是由于把枢府瓷生产的下限定在元末的缘故。事实上,枢府瓷在入明以后仍在继续生产,成书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的曹昭《格古要论》“古饶器”条说:“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新烧大足素者欠润。”这足以说明,至少在明初仍在烧制枢府器,但该类器物并非小底足,而是大底足了。

一般说,由于枢府瓷较少大件器,凡大罐、大瓶之类,都属青白瓷。对于盘、碗之类的小件器,则需注意其底足的处理。当然,并不能说所有大底足的枢府器都属于明代所制,但应该肯定,凡小底足的枢府器主要属于元代。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枢府青花盘,从其盘的造型和青花图案看,无疑都属于明代的风格;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印有“昌江”字样的枢府器,亦属明代风格。把传世和出土的一部分明代卵白釉器从元枢府瓷中划分出来,是鉴定枢府瓷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甜白釉暗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碗 明宣德

枢府釉作为元代瓷器的代表之一,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在元代还有哪些代表性的瓷器,它们又应该如何鉴定?点击下方李国刚《高古瓷鉴定教程》一起来看一看吧!

本文内容由小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