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为什么被称为仁宗(明仁宗朱高炽死因)
导语: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为何称仁宗?他做到朱元璋和朱棣都没做到的事
明朝皇帝多奇葩,不是爱疯玩,就是一心当木匠,多半都是为了自己爽,只有少数几个皇帝是心里装着天下百姓的,而明仁宗朱高炽绝对是这为数不多的“明君”中的佼佼者。
在位短短不到一年,却做到父亲朱棣、爷爷朱元璋几十年都没有做到的事,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都达到了全新的高度,自明一朝,饱受赞誉,个人觉得他足以配得上“千古一帝”这个称号。
为何朱高炽能获得如此高的成就呢?看他的庙号就知道了,秘诀全在一个“仁”字上。
【1】明朝建国以后不久,朱元璋厚着脸皮找到了徐达,脸上堆满了笑:“听说,你闺女长得很漂亮?”徐达听完就慌了,他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东征西战,立功无数,没想到朱元璋连自己女儿都不放过,吓得赶紧磕头如捣蒜。
朱元璋一看徐达这样子,有点懵了,“我是想给我家老四提个亲,让咱们两家结世代之好,你这是为何?”
徐达听完,心里的大石头这才放下。
朱棣算得上是徐达、常遇春等人看着长大的,打仗是把好手,杀伐果断,英明神武,行事风格颇得朱元璋的真传,这样的人给自己当女婿,徐达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再说,朱元璋都亲自上门,也不好扫了人家的面子。
1375年,徐达把自己年仅14岁的长女嫁给了大她2岁的燕王朱棣,小两口感情很好,2年后便生下了这篇文章的主角——明仁宗朱高炽。
他也是朱棣的长子,也是朱棣的第一个儿子,很受朱棣的喜爱。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不管放到任何时候都无法反驳。朱高炽自出生以后,朱棣就十分注重他的素质教育,儒家的修身治国之道,是朱高炽学习成绩最好的一门功课。
往后几十年,他就是靠着这些儒学经典克服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2】前面提到过朱高炽之所以饱受赞誉,是因为他做到了朱元璋和朱棣都没有做到的事儿,具体来说,分为2个方面。
一是军事,朱元璋和朱棣时期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是草原部落对边界的骚扰和破坏。
因此,朱元璋多次组织征战蒙古,打得北元连传国玉玺都丢了;朱棣5次率军亲征,把草原部落打得七零八落,但这样就解决问题了吗?
并没有,草原部落最大的问题是只有畜牧业,没有手工业,除了牛羊肉、牛羊奶能自产以外,连口铁锅都造不出来,自古以来他们的生存方式就是跟中原合作,以物换物(大草原上,连个商店都没有,拿着货币去哪儿买东西?),数百年来,开通马市,大家就相安无事。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大手一挥,直接取消了这个制度,在他心里,他十分痛恨元朝的那些让他家破人亡的贵族官吏,他才不管别人死活呢!
草原部落一听,大哥,你要这么玩,我就只能去抢了!朱元璋:敢来,我打不死你。
然后这种局面一打就是几十年,因为朱元璋和朱棣过于生猛,所以草原部落只能认栽,但别人也得吃饭啊,于是就演变成了游击战,你来我就跑,你退我就抢。
总之,几十年都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朱高炽上位以后就不一样了。
他知道,大家都是为了吃饭,总得给人留条活路,于是他下令开放马市,这样就有了时间休养生息,发展农业和商业。
虽然他也知道草原部落这帮人不是善茬,以物交换的过程中都是以次充好,另外总想着有机会重新入主中原,但这点“损耗”跟几十万大军征战的费用一比,简直不值一提,而发展好了农业、商业,国库就有银子,要打仗也可以奉陪。
简单来说,对于草原部落,朱高炽的的政策是“以诚相待”,想做生意,咱就好好招待你;皮痒了想惹事,就揍你丫。原则就是,你不碰我底线,我绝不先动手。
这比朱元璋和朱棣一味搞武力镇压要高明很多,因为武力只能让人恐惧你,仁义才能让人敬畏你,这正是儒家的“以仁治天下”的具体体现。
【3】二是政治,这个具体可以体现在对待建文帝和文官集团上面。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朱棣的皇位是抢来的,但朱棣总想自欺欺人,百般遮掩,先是清除了建文帝的忠实簇拥者,然后篡改历史,强行给自己换了一个老妈。
但这些举动只是掩耳盗铃罢了,正是因为他的皇位是抢来的,所以他为人多疑、残暴,对文武百官非常不信任,甚至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会怀疑。
靖难时期,朱高炽奉命留守北平,李景隆率领50万大军杀奔北平,打了一个多月毫无进展,最后想出一条毒计——写了一封劝降信给朱高炽。
随信寄往北平的还有一道诏书,诏书中的大意是只要朱高炽投降,效忠建文帝,则会拥立他当燕王,代替朱棣。
这其实是招反间计,如果朱高炽心动了,朱棣的老窝就被端了,即使他没心动,只要朱棣对他产生怀疑,以后他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而在朱高炽接到信和诏书的当天,朱棣安排在朱高炽身边的宦官黄俨,就把这个消息800里加急报给了朱棣。
此时的朱高炽陷入了一个两难境界,他跟朱棣的信任危机一旦产生,受益的就会是建文帝,好在多年的儒家经典让他找到了处理问题的方式。
朱高炽收到劝降信和诏书以后,碰到没碰,直接原封不动寄给了朱棣,并且还寄去了一封信,写清楚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结尾留下一句,请父亲定夺。
《明史》记载: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
收到儿子的信以后,朱棣的杀心才平稳了下来,本来在收到黄俨的信以后,朱棣已经做好了一旦朱高炽有不轨之举,就让留守在北平的心腹秘密处置他的决定。
权力面前无亲情,这个道理朱棣明白,朱高炽也明白。他此举只是想告诉父亲,自己不是不忠不义之人,还请父亲放心。
1424年8月,朱高炽登基为帝,上位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曾经支持建文帝的官员平反,释放了一大堆曾被朱棣杀掉的功臣之后,如方孝孺的亲戚(虽诛十族,但漏逃了一人)、铁铉的家人人,建文帝的后人等等。
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了一句“他们都是忠臣啊!”
此举,有2个目的。
第一,我老爹的位子确实不是顺位继承的,他不肯承认,我承认;第二,虽然我家的皇位是抢来的,但我不会赶尽杀绝,你们看连“仇人”我都放过了,只要你们以后实心用事,效忠于朝廷,我绝不会揪住以前的过错不放。
这是啥?放人收心,绝对的阳谋。
虽然所有人都看得出他的真实意图,但没有人能反对,也没有人会反对,这是顶尖政治家才能有的终极智慧。
在朱元璋和朱棣手下胆战心惊干了一辈子的文武百官突然发现,新上位的这位胖皇帝跟前两任老板完全不一样,再也不用担心一句话说错就被咔嚓了,只要你说得对,指着鼻子骂都可以。
这种天差地别的待遇让他们惊呆了,此后,再也不用为了保命去拉帮结派、残害同僚了,因为这位新老板脾气似乎好到过分。
这种满朝文武和谐相处的场面在朱元璋和朱棣在位时间,是从未出现的,朱元璋和朱棣从不相信手底下给他干活的那帮人,管理起来不是杀头就是流放。
直言犯谏,做梦吧!但朱高炽在位期间可以。
因此,朱高炽在位10个月,却注定万古流芳。因为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天下,而不是自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让老百姓吃好、穿暖,心里装着百姓的人,百姓自然不会忘记他的好。
文:呆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岑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