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vs应试教育哪个好(快乐教育vs应试教育)
导语:快乐教育VS应试教育
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
反对应试教育的一代人认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再也不能让孩子的天性与兴趣特长,完全淹没在题海学山里;除了学习考试上大学,孩子们的人生旅途中,理应还有别的出路,况且,国家还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于是,在这一阶段反对应试教育的风潮中,很多家长开始给孩子灌输“快乐学习”,并开始执行“快乐教育”理念,例如健康第一,我孩子学习最差,但是他很快乐,他快乐我就快乐。
现实和网络上的推波助澜,使得学校和国家教育部门不断地推出“减负”、“少或不布置课后作业”、“下午三点半放学”、“不上晚自习”、“严禁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成绩不与升学考试挂钩”、“教育机构不得超前教学、不得留作业、不准开设幼小衔接班”等看似十分适应民生需求和呼声的教育改革制度、措施。
一时间,全社会都松快了。
打着快乐教育旗号,放松孩子学习监管和要求;以快乐为理由,放松对孩子学习习惯做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沉溺于游戏或其他类别的兴趣,也不再斥责;而是以培养孩子多面兴趣爱好为由,四处寻找相应培训机构。
一段时间内,在孩子教育方式和理念上,社会整体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孩子们学习哪有什么快乐学习!老祖宗留下的哲理名言是鞭策我们努力学习的良方妙药!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教育的本质有两个,一个是个人的成长,一个是社会阶层分层,不接受低概率事件的反驳。
孩子是那块料,砸锅卖铁也得学。不是那块料,学再多也没用。还是早点找生活出路,成功不是非得学习一条路。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总是靠极少一部分人,你认为你是天才吗?做自己该做的,想自己该想的,认清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
好家庭就是好学校,好父母才是好老师。纵观古今,凡成大才大事的人,都与家庭及父母息息相关。其实证明,这与财富无必然联系。恰恰是父母的思维境界、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方法起着决定作用。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鸡窝里是不可能飞出凤凰的。应试教育与快乐教育并非完全冲突。也有交叉。问题是对快乐概念的正确理解。快乐并非为所欲为,放任自流,而是如何引导孩子对学习感兴趣进而感到快乐。这就是父母境界和责任所在。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负责任、不懂人性、不懂教育、不学无术、流俗跟庸还怨天尤人的父母。这是当下最可怕、最令人堪忧之事。
有个误区,教育多半不是快乐的,有些通识是受教育者高兴不高兴都必须接受的,但仅限于完成阶段学业水平考就行,学业负担之所以重就是单一的文理6A通才精英式高考方式非逼每个人至少6A即6门学好!
只是老师们无法改变社会上影音娱乐和游戏的主战场!看一看明星们和游戏经营机构的收入就告诉每一位新中国的孩子们我们未来需要怎么办才有钱!又有的玩又有钱!谁想累死累活的卖力工作,而且有时候还食不果腹因病致贫呢?
教育是要国家和教育部门把控方向,现状的根源不在父母。减负不在学校,该先是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及考试的要求,再匹配下去学校的教学计划。家庭教育是另一条教育线,是人生的教育。
教育成才是目的,而快乐还是应试填鸭只是达成目的的方式。只有分清楚两者区别,才可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回到概念问题,什么是快乐教育,快乐教育不是只给快乐,不给教育,“快乐教育”的本意是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快乐是手段,学习是目的啊!
然而很多父母本末倒置,把快乐当做了目的,只要孩子开心,怎么样都行,表面上你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天性,实际上是纵容了孩子的惰性!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心软很容易,但教养好一个孩子很难,因为很多时候需要父母的狠心。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