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九天阊阖开宫殿怎么读万国衣冠拜冕旒怎么读)
导语:“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探究唐朝朝贡中的等级制度
文:鬼鬼说历史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无比繁荣,国力极其强盛,在当时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大国。唐朝本身崇尚武力,又有少数民族血统,因此在许多方面都不拘小节,开放开明地处理事务。
本身国家的强大就吸引了众多慕强的弱小国家,再加上对外的开放政策,于是就出现了盛唐时万方来朝的壮丽景象。外国使臣会奉上朝贡,以表示俯首称臣,唐朝会表现出大国高高在上的风尚,而这其中就充斥着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
一、为何开明的唐朝会在朝贡中出现等级制度?之所以称朝贡为贸易,是因为在贡使献上朝贡之后,唐朝会给予一定的回赐,而不是单方面的接受。那为何在对外的朝贡贸易中等级制度贯穿始终呢?
首先在大唐本土等级制度就已经深入人心了。因为在唐朝律法中就已经清晰明白地规定了人的尊卑有别
《唐律疏议》中写道:“律条简要,止为凡人生文。其有尊卑贵贱,例从轻重相举。”
因为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大多都是靠着政权和族权相结合的宗法制,唐朝也不例外。皇帝永远是最高的存在,是不可违抗的存在。
图 | 宗法制示意图
首先从神学的层面上神化皇帝的存在,比如称皇帝为天子,乃是上天所选派的天命之子。
再者一般皇帝是出生都会被神化,比如在《旧唐书》中记载唐太宗生于别馆,而出生之时就降临了两条飞龙,在馆门口盘旋三日才离开。
甚至在史书中,皇帝是“无罪”的,《旧唐书》一书就把安史之乱这一巨大动乱的罪责安在了杨国忠和杨贵妃的身上,唐玄宗不过是受到其二者的蛊惑。
在唐朝律法中,“十恶”之首就是谋反,作臣子的,作百姓的永远都必须尊重且顺从天子的旨意。
从皇帝之后,再依次把不同身份的人分为不同的阶层,不同阶层享受的待遇和触犯刑罚时的处罚也并不相同。
王公贵族在触犯一定刑罚时,可以适当的减免刑罚,但是作为一般人或者是地位更加低下的奴隶或者奴婢,情况则又不相同了。
《唐律疏议》中曾经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相杀虽合偿死,主求免者,听减。”
而在族长制中,一个宗族中族长就是一个大家长,掌管着所有的大权。每一个小家庭中父权又是最为强大的,所有人都得服从父权,这样一级一级就将封建社会完全地串联起来了,而等级制度在这其中也深深根植。
唐朝虽然开放,但是性质和中国其他的封建王朝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唐朝也是以礼治国,礼是本身就是一套宗法等级制度,其中就包含有尊卑贵贱等等级观念,而唐朝就是靠着礼法来规范所有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行为规范来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
而朝贡这一制度,本身就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关系之上,小国或者势力弱于唐朝的国家纷纷来朝,有些是碍于唐朝的强盛,有些是寻求庇佑,但无论哪一种都是地位低于唐朝,因此在朝贡时朝贡国总是卑微的。
图 | 朝贡
《资治通鉴 》就曾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近臣说的话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结合上文的宗法制,唐太宗认为外邦应当把他看作父母,其实就是暗中表达出了外邦的低人一等的地位,因为在中华文化中父母的家庭地位总是要高于子女的。
二、等级制度出现在朝贡的各个环节中(一)等级制度出现在唐朝官员确定贡使等位中
首先在接见使臣之前,相关的机构必须确定使臣的等级,这样才能决定接待的利益、回赐的规格、设宴款待的规格等。这一点十分重要,一旦出现错误,可能会引起外交上的动荡。
图 | 接见使臣
官员们一般是通过来朝国家的声望和国力的强弱来判断贡使的等位。
在《新唐书》中就有对贡使地位的判断和裁定
“第三等居武官三品之下,第四等居五品之下,第五等居六品之下,有官者居本班。”
唐朝有关机构还会安排人手去照顾贡使的车辆马匹,负责他们的饮食起居,但是同样地不同地位的贡使所享受的物资和待遇也是不同,唐朝的等级制度深入到了国家的外交领域。
(二)等级制度出现在贡使面见皇帝和献上朝贡的过程中
贡使对待唐朝皇帝要尊重似对待他自己的君主。在贡使进入宫殿之后首先拜见皇帝,然后向皇帝呈上自己的国书,中书侍郎在接受了文书之后将其呈交给皇帝。
之后贡使再拜,向皇帝献上贡品。整个过程庄严肃穆,奏有雅乐,用来衬托当时的气氛。
图 | 唐朝乐舞
在拜诣之后,鸿胪寺典客署负责在朝堂之上给贡使回赐。同样回赐按照等级也是有所区别的。
《大唐六典》中就曾记载朝贡之后朝廷回赐使者的衣物布匹
“正、冬之会,称束帛有差者,皆赐绢,五品已上五匹,六品已下三匹。”
如果队伍中有妇女存在,则根据封建礼法,根据其儿子或者丈夫的等级进行赏赐。朝贡贸易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唐朝高高在上的地位,回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种表现大国威望,甚至于类似一种施舍小国的做法。
(三)等级制度出现在宴请贡使的过程中
在朝贡礼节完成之后,唐朝往往会设宴款待贡使,并且宴席一定要丰盛,这样一来是为了完全展现大国风尚,同时也为了展示唐朝对于来国的礼貌与重视。
在唐朝史书上就曾经记载过,因为宴席上的羊过瘦,而引发了使者的不满,觉得自己遭受到了慢待,御史也因为此事弹劾了当时管理此事的官员。
对于级别较高的贡使待遇则完全不同,在《新唐书》中曾经记载在突厥使臣到来时设宴,场上曾经演奏了《九部乐》这一宫廷燕乐,这是普通小国使臣所不能够得到的待遇。等级不同,就连宴席上的食物也是不同的。
图 | 宴会
但是根据等级决定位次上也容易出现错误,比如在唐玄宗时期,曾经在蓬莱宫招待外国使臣,但是安排位次时,把当时的韩国新罗的使臣安置在了日本使臣之前。
这就让日本使臣不满,他站起来抗议这种安排,因为在他看来新罗多年是日本的朝贡国,把新罗使臣安排在他之前,是对他的国家的蔑视。
唐朝官员连忙起身把位子进行了更改。从这可以看出,唐朝的在朝贡中的等级制度已经被外国所接受,并且已经深入人心。
(四)等级制度出现在赐粮制度中
因为外国来朝一般路途遥远,因此在外国使臣离去时,唐朝一般会赐予粮食、衣物等物资。
赐粮的标准这时主要依照的就是使臣国家距离大唐路程的远近,距离远的就会赐予比较多的粮食。
比如著名的波斯、大食(罗马)距离大唐的距离非常远,因此有记录中记载会赐予他们六个月的粮食。
在唐文宗时期,皇帝十分重视日本使臣的回程,还特意下令为其雇船,承包了租船的一切事务,并且在临走前又送了使臣一批绢绸。
三、唐朝的大国中心主义和人们的自我认同使得封建等级制度深入了朝贡贸易之中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直都怀有一种大国中心主义思想,早在西周时期
《诗经》中就曾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中国的统治者一直认为自己是天子,不仅仅是中原大地的主人,并且也是外邦民族的统治者,这使得中国王朝在面对其他民族时总有一种优越感。
唐朝当然也不例外,尤其在唐朝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之后,唐朝王室包括普通人自然是十分的骄傲自豪。
图 | 唐朝疆域图
在当时几乎没有几个国家可以比得上唐朝,无论是在疆域辽阔之上还是经济发展之上,唐朝一直傲视群雄。
同时在周边国家看到唐朝的强大和富硕之后,很自然想要和大国搞好关系,有些是想从唐朝获取利益,有些甚至是想要唐朝给撑腰,来换取被他族欺凌的喘息空间。
因为这些都是单方面的讨好,自然会助长唐朝的骄傲心理,在朝贡贸易中也显现出自身的尊贵,把朝贡国看作低人一等。
等级制度这种观念在唐朝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而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臣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自然要入乡随俗,肯定这种分明的等级制度。
比如吐蕃在唐朝时归顺了大唐,对待大唐的态度就十分的恭顺,在与大唐的文书中,称呼唐朝为“圣天子”,自己则是“臣妾”,以表示双方地位的差别,变现自身对于大唐的顺从。
参考历史文献:
《新唐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楠整理编辑!